宪法学想要成为一种大致具有与规范宪法学系统性对话资格的理论体系,还有一段相当大的距离。为什么政治宪法学在中国当下存在这样一个巨大的需求,或者说它必须承担起适应 。当时林来梵老师就提到,良性违宪论的提出吹皱了中国宪法学的一江春水,大大伤害了中国宪法学的刚强而脆弱的规范意识。我们处于改革变动时代,我们无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718.html -
了解详情
就因此而引起。 (四) 强国论和决策论影响下的政治权力运作在西方法律学、政治学和宪法学的研究中,除了占主流地位的个人自由主义的法律学、政治学和立宪主义 宪法规范以及以这些规范为基础的延伸,如宪法的基本价值或基本原则等等,为宪法学的研究的基点。但较之经济学的总体理论体系来说,宪法学实在显得单一和薄弱,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33.html -
了解详情
是,拉班德是在其法律实证主义宪法学的理论框架中提出这些观点的,而且构成了其整个理论框架的底蕴。 当然,当拉班德把宪法的含义理解为是对专制权力的限制 超越不了拉班德时代的这个法律实证主义宪法学的历史局限。随便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之所以这样说,也并不完全是以现代立宪主义的观念以及准则体系去要求近代历史上的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1.html -
了解详情
的对话和沟通,行政法学者往往不具备扎实的宪法学基础,宪法学者往往又缺少相应的行政法学知识,从而导致了所构筑的理论体系的混乱和法律机制设计及应用上的障碍。 行政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目录;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目录“;应松年主编:《行政法学教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82.html -
了解详情
方法。 在50年代出版的宪法学著作和论文中,我们首先发现学者们的范畴意识主要表现为对宪法阶级性命题的情结与理论论证上。可以说,50年代宪法学的基本范畴(基石范畴 、文化与传统,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宪法问题也是不同的,很难采用一种统一的理论体系或方法解决自己的宪法问题。外国的宪法学范畴或研究方法是在该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70.html -
了解详情
包括最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等[31],有关人权的理论研究比如人权的概念与属性、人权的主体、人权的分类与体系、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以及包括发展权、隐私权、环境权等的具体 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第6期;李龙、周叶中:《宪法学基本范畴简论》,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6期;童之伟:《用法权分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700.html -
了解详情
的方法、通过翻译与介绍等方式引进西方国家宪法学的知识体系,其中,移译西方国家宪法理论本身就是比较宪法学方法运用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方面。 戊戌变法前后至辛亥革命 著述在清末时期占有主导性地位,并对后来中国宪法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任公在这个时期的著述包括:《各国宪法异同论》(1899)、《立宪法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742.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实践活动和思想家认识活动的产物。范畴及其体系是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理论发展和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但由于百年来中国宪法学发展的独特性,为使得研究本身能够 论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该书以《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为名于2011年1月由法律出版社再版)、《开放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53.html -
了解详情
欧洲近代宪政形成过程中,对宪法形式和宪法内容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理论是限权政府理论以及人权理论。社会契约论形成以前,欧洲的法律思想家始终在解决一个极为重要的 体现的法理是以国家主义为哲学基础,以确认并维护政治权力合理行使为价值目标的宪法理论。因此,中国当代的宪法学理论体系并不象宪政国家那样以研究违宪审查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3919.html -
了解详情
的学术传统。在这个学术传统中,宪法一般被视为国家生活的章程和根本法,代表性论说就是毛泽东在1954年所指出的那样: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 一种限定,即中国宪法学说史研究中国学人对宪法概念的基本理解和由此形成的理论体系。如前所述,宪法学说是关于宪法的学说,而不是对政治、经济、文化、法哲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7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