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运作逻辑不仅仅说出了中国法庭调解的性质,而且也可以告诉我们中国式的法律推理的特征,尽管从清代到当代,中国的法律与社会经历了剧烈的变化, 常人的裁决,而不是基于使用形式主义法律推理的专家的判决(Weber, [1968] 1978: 976)。韦伯这种对形式主义和实质主义、理性和非理性所作的区分,尽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267.html -
了解详情
成员的立场获得有关法律运作成本和收益的内在观点。 由此确立的法经济学范式,实质上就是在一种社会复杂交往实践基础之上的法学研究范式,具有开放性、经验性和 将注意力集中于可以把握的关键性变量上。只有确定贯穿于全部研究工作中的便于演绎推理的逻辑前提,创设共同认可的交流平台和理论前提,坚持前后一贯的基本假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68.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就必须使用一定的逻辑形式。司法过程是一个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逻辑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过程,逻辑是司法实践的基本工具。 司法判决使用的是三段论式的逻辑形式 判决公正性的手段,而不是终极目标;文字的长短和论证的多少本身与公正性的实质无关。过分夸大判决论理性的功效并不适当。尽管如此,充分说理、绵密分析、广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21.html -
了解详情
作用,一方面国家通过外力的渗透使乡村社会原初结构解体,另一方面推出一种反映理性推理或乌托邦式的价值目标的“公共知识”(法律而非习俗)作为重塑乡村社会的结构 。[100]这里可供解释的原因之一在于,村民对法律的理解大多是基于一种实质主义立场而不是现代法治崇尚的程序至上的形式主义立场(比如证据)。由于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085.html -
了解详情
是 “有理的”对法律事务的判断。又说道“法律逻辑和方法论是对不易看清的、实质正义的(sachgerechten)法律认识程序的反思。它追求的目标为,发现(在人的 此外,英美法研究传统一直注重服从实践中问题的需要,无论是分析、研究,还是推理和判断都带有很强的实践指向性,少有大陆法传统那样的纯粹学理意义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74.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机关依照立法时的现实状况对宪法做出的一般性具体化,那么,人民法院的审判过程实质上就是依照具体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立法机关具体化了的宪法进行更为具体化的个案 中,法律解释和法律解释的结果往往是分开的,司法改革之所以推动判决书书写的推理问题,不过是将原来副卷的内容如何加以正式化的问题。 [45] 参见前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72.html -
了解详情
可能存在?这是我一直在思考并力图弄清楚的问题。我感到,如果依照严格的推理分析,即使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但其无因性在一般情况下却是很难成立的。 行为之禁止之外,并未正面涉及“公共秩序”。但“公序”与“良俗”同为一体,从实质上,善良风俗不过是公共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83]物权行为得否违反善良风俗,与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8.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就是对人们之间的诚信行为作出的规定。不仅如此,法治作为一种理性之治,其实质就是要使法律的创设与适用摆脱意识形态(道德、宗教、权力政治等)的影响,实现 从一开始就注重知识的普遍性和对绝对精确性的追求。正如笛卡儿所说的:“只要遵循数学推理的演绎方法,从几个简单自明的公理出发,经过一步步的严密推理,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8.html -
了解详情
法学派的代表性人物普赫塔(Puchta)也并没有拒绝一切现实的思考。问题的实质其实在于对待法律、法官的裁判能力以及自由裁判权的态度:是否相信立法者会制定 中的三段论。 在三段论演绎中,法律规范充当大前提,法律事实是小前提,判决就是推理结论。其中的法律事实就是指经法官认定的有法律意义的事实,通常通过法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7712.html -
了解详情
给出理由能够得出更好的公共决定。他们会产生更好———更为公正———的结果。依据实质主义理论家的观点,要提防程序法治观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它不能确保法律或 在行为之前。” [5]参见(英)尼尔?麦考密克:《修辞学与法治:一种法律推理理论》,牛津、纽约:牛津大学出版 社2005年版,页14-15、26-2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56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