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77页;郭小冬、姜建兴:《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和证明》,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5页;张卫平:《 逾期举证作为一种违法行为,并且认为应当给予制裁,但主张者并没有从妨碍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角度考虑。 [19]参见注[8]。 [20]参见注[8]。 [21]参见[日]新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246.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规定住民诉讼的原告应以该地方公共团体的执行机关作为被告提起诉讼,要求地方公共团体的执行机关追究责任人的赔偿责任;如果在诉讼中法院作出责令损害 诉讼领域,我国调解原则被西方誉为东方经验,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4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在我国应建立行政调解或有限调解制度。笔者认为,在行政公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07.html -
了解详情
20条,该条明确规定:对没有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当事人,审判人员应当对回避、自认、举证责任等相关内容向其作必要的解释或者说明,并在庭审过程中适当提示当事人 中的无限再审、判决缺乏既判力,法院职权提起再审违背民事诉讼判决自束性原理等等,都因不符合民事诉讼的内在规律而为学界所诟病,大家比较普遍赞成的观点就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004.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法的修订早日提上议事日程,那么,就民事诉讼的立法理念做一些系统的探讨和推进,应该是诉讼法学者为这次修订作出贡献的最好方式。 一、程序本位:内涵、意义及其 的,就成了一种必要的妥协。比如在民事诉讼中,如果穷尽了所有的举证、辩论手段仍不能认定案件事实,法官就只有判定承担举证责任的一方败诉。上述两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76.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程序及审判监督程序在内)正常进行;2.由人民法院依职权决定;3.是暂时排除民事诉讼障碍的措施{1}。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性质上不同于刑事制裁、民事制裁和 阶段来行使,因为他们是该类犯罪最直接的见证人、他们提供的有关犯罪的证据,与其它证人提供的证据相比较,它的证明力最真实,最全面,是司法人员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48.html -
了解详情
,就是让有权机关(或可能对被告人的财产状况有所了解并相对权威的单位)出具被告人财产状况或赔偿能力的证明。虽然这种证明的客观性、准确性值得商榷,但有比没有 新刑法在这方面已经作出了努力,增加了犯罪分子的合法财产优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规定④)。但实践中附带民事诉讼的附带地位,使其作为一种司法救济制度的应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03.html -
了解详情
参与人监督制约机制及检察监督制约机制等;③根据监督制约实行的阶段不同,可以将民事诉讼监督制约机制划分为事前监督制约机制、事中监督制约机制和事后监督制约 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近几年来的工作报告记载[18],1999年全国法院共处理违法违纪人员1450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73人;200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33.html -
了解详情
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被告人应对其巨额财产来源的合法性承担证明责任。二是根据我国《刑法》第 ,必须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应对自己行为的合法性负责。刑事诉讼程序是否合法,应当由控方承担其合法性的证明责任。 第三,从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比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645.html -
了解详情
比例也最高,将近45%。所谓未表述,估计也有不少情况属于法官因拿不准证言的真实性、证明力,或由于用其他证据足以认定案件事实,因而采取了回避认定的 民事诉讼在这方面的不同特征分别给予证人上述两种定位的研究,可参见王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0191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06.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载《中外法学》2003年第4期。 [2] 江伟、邵明:《民事诉讼的宪法化》,载杨立新主编:《民商法前沿)(第1~2辑),吉林人民出版社 诉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46~149页。 [11]孙邦清:《论民事上诉中的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载《法学杂志》2000年第1期。 [12]附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