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明显分歧的概念随处可见,诸如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主观解释与客观解释、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行为功利主义与规则功利主义、规范违反说与法益侵害说、行为无价值与 与理论建树上均各有千秋。台湾学者苏俊雄教授指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在推理的方法上各有其独到之处,前者以实用主义为出发点,依据习惯与成例,历经长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8918.html -
了解详情
拥有独立的名称权?第一种观点认为,分支机构的名称并非独立 名称,它与法人名称实质上为同一名称,因此,所谓法人分支机构有自己独立的名称 的观点并不成立,并 质疑。从学理上看,作出分支机构有当事人行为能力而无权利能力的解释是形式 推理的结果,逻辑过程为在实体法上一定是“人”才有权利能力,分支机构非法人,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3558.html -
了解详情
逻辑抵牾。一方面,将不动产(属概念)等同于土地(种概念),导致三段论演绎推理受阻。按照民法原理和《物权法》所有权编、担保物权编的规定,不动产是属概念 根本原因。另一方面,规定动产上设立用益物权,违背了物权法定原则,导致命题的实质蕴含不符合充分必要条件要求。既然用益物权编在具体规定中没有规定动产用益物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0007.html -
了解详情
电脑量刑程式化所受诟病的原因相似,量刑情节被计量化后,不仅抑制了法官训练法律推理的能动性,还会导致法官忽视不同类型犯罪人的不同状况而在量刑上一视同仁,论处相同的 将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分离,以实现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19](2)必须实现实质上量刑辩论权,法官除须兼听控辩双方量刑意见外,还须对可能影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800.html -
了解详情
所涉事实的形式存在。 (一)生活事实的历史存在 生活事实乃法律基本事实的最初实质依据。案件处理总是需要一个出发点,从现实可感知到的生活事实开始。生活事实是 诠释的法律方法和技术,是案例具有司法指导性的充分论据,其所提供的是内在推理的正当性和说服力。裁判要旨是目前司法改革中正在讨论的案例指导制度的最基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171.html -
了解详情
从而在改造既有的法学理论的同时产生出新的法学理论甚至法学新流派。而方法论变革实质上也就是思维方式的变革。当代中国法学的发展毫无疑问同样需要思维方式的变革。 和命题为基本要素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从而获得理论结论,理论结论要可靠就必须满足推理的逻辑规则要求而不能有所违背;而工程研究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运用已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700.html -
了解详情
的性质,ICSID撤销委员会没有作出回答,其理由是:本委员会对于仲裁庭对案情实质的推理不会表达任何观点。[20]阿根廷曾提出许多依据(专家证词、官方声明及其他 》第11条是自裁决条款,然而,ICSID撤销委员会认为这些依据明显针对案情实质的评审,不考虑这些依据。[21]倒是在森普拉能源公司案中,仲裁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105.html -
了解详情
,都是出现判决书错误的原因,从其表面上看,是个技术问题,而从其实质上看,是执法者的态度和敬业问题,是判决书制作流程背后所凸显的司法监督程序问题 中依据事实、证据,运用法律,从而得出判决结论的逻辑思维过程,其实质是一种法律推理过程,而法律推理,是指特定的法律工作者利用本案相关材料构成法律理由,以推导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249.html -
了解详情
两种法律理念的实现需要法律的确定性予以保证;而合目的性则与法律的灵活性有关,因为实质正义的实现往往需要法律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某些变通。(2)我国学者所揭示的不同法律 {1}[美]P. S.阿蒂亚,R. S.萨默斯.英美法中的形式与实质法律推理、法律理论和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M].金敏,陈林林,王笑红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417.html -
了解详情
判决的说理性,从判决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法官对整个案件的处理思路以及运用的推理方法和过程。对于那样的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像法律人一样思考, 学生解决司法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必须要求从过于追求形式的“活动式”模拟转向具有实质效果的“教学式”模拟转变,使其真正服务于法律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41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