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权利的印象(占有保护说)。但日本学者指出:这种理解从公信原则在现代法中之意义来讲是不正确的。尽管在制度沿革中,善意取得是从限制所有权之 在物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根据物权行为发生,故必须对之进行法律评价,认定其因构成无权处分而为效力未定行为。而在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根据事实行为(履行交付义务)发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62.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一定的缺陷。这里,笔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对知识产权给出以下定义,与各位同仁商榷: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支配创造性智力成果、商业标志以及其他具有商业价值 信息可以进行商业性利用,也可以不利用,可以用法律许可的任何一种方式利用,也可以按白己的意志进行处分。他人未经许可。不得进行商业性使用。在这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22.html -
了解详情
的统一体,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法律关系时还要注意到法律关系的有机性。3.民事法律关系的时间性:作为时间现象的法律关系所有法律关系原则上都是有时间上的开始 妥贴地引入到法律关系内容构成要素中来,相信这将有助于使我们对法律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更加丰富、更加具体。将“权限”概念引入法律关系之中,可以使我们更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64.html -
了解详情
风险小的调解而回避费时、费力、风险大的判决是不难理解的。 二、对国外的诉讼和解制度的借鉴和学习 《德国民事诉讼法典》第279条规定:地方法院和州 他们之间的纠纷,也乐意履行当事人自己达成的协议,而非法律对他们强迫。其次处分原则是和解制度的重要法律基础。当事人决定诉讼的开始和终结,决定对自己实体权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01.html -
了解详情
。这在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并存时,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呢?还是采取抽象原则,使处分行为相对于负担行为而独立化、无因化呢?我认为应采用后一种观点为 行为或合同,当更在禁止之列。如果将合同法52条中“强制性规定”仅狭隘地依照学理理解为命令为一定行为之规定,那么非通过解释,不能将直接违反禁止性规定之情形包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50.html -
了解详情
法定原则的意义,实际上就是排除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就是排除当事人创设、变更物权的自由:当事人自己创设的物权无效,当事人改变物权内容的约定无效。为便于正确理解 。因此删去第二款。 第二十一条:债权人因购买期房等原因,为限制债务人处分该不动产,保障将来取得物权,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债权人已经支付一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519.html -
了解详情
债权质权的设定中,可以法律上对其公示的要求有所放宽,或如某些学者所提到的,此为“物权公示原则的相对化”现象的一种表现。 (3)第三债务人的 出资,视为同意转让。”对于该规定,在实践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60]一种观点认为,有限公司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时,如果未达到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则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121.html -
了解详情
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此种做法有不得已之处,但它并不能解决上述三种处分之间的权限划分。比如有官吏违法,其上级官厅认为是在行政惩戒范围内该本官厅管辖 在行政诉讼方面正式规定了二元制模式:该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法院依法律独立审判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但关于行政诉讼及其他特别诉讼,各依其本法之规定行之。”[2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60.html -
了解详情
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已经过广过深,我们应当顺应当今世界非犯罪化的国际潮流,犯罪化是不尊重刑法谦抑原则的表现。(注:参见俞梅荪:《世纪之交:我国刑法的 并不简单,它涉及到刑事法律责任与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的关系,涉及刑法分则侵犯财产犯罪与其他罪类的关系,涉及具体罪名的设置和理解,对此,本文不过是引玉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67.html -
了解详情
于物权行为理论之论战,是伴随我国物权法立法活动而开始的。运用德国、日本以及台湾地区学者提供的资料,再加上自己的理解,许多物权法学者发表了各种支持或者反对的意见。 俗而无效,亦不受其影响而得独立发生其效力。……单纯的财产上的给付行为,由于私有财产自由处分原则的适用,并无违反公序良俗之可言。[80]但德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