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质量标准(试行)》(以下简称01年《不起诉标准》)中,也仅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不适用酌定不起诉。2007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对01年《不起诉标准》进行 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 《意见》第22条中已明确提出要完善办案的考核评价体系,从有利于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出发,科学确定考核各项检察业务工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53.html -
了解详情
事物应予相同处理的原则在法条可能的字义及意义脉络范围内,应选择尽可能避免评价矛盾的解释方式[7]。所以,当通过对条文的解释得到规范目的后,解释者 了交通规则,是否构成了交通肇事罪,只要发生了交通事故,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对公共安全造成危险,运输者都基于监督危险物品的保证人地位而产生作为义务,这显然不同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04.html -
了解详情
是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更不必因噎废食。累犯和五种暴力犯给社会治安、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权利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其人身危险性大,社会危害性大,对这类 服刑人员回到社区后的有关情况,包括被害人的态度和反映。二是有一个客观评估分析表。在评价时通过细化和分解有关的内容,最后以打分的形式进行量化的评估。当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48.html -
了解详情
单位没有关系。因此,当单位实施非单位犯罪时,只要单位成员实施的行为能够作为自然人评价为犯罪,则必须将其作为普通自然人追究刑事责任。 关键词:单位单位犯罪自然人 自然人行为 得到相应救济的事实,不能影响对本罪的认定,更不能影响刑法对本罪行为评价的应然性。或者说,行为的刑法性质只与行为及行为结果有关,而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42.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将行为人的主观意识表现出来。外部道德不仅仅停留在意识形态的阶段,并征表为外部的行为, 因此其不同于内部道德。对于两种不同的道德, 由于其社会 )因此, 对于处于这种情况下的见死不救不是由刑法去强制调整而是由道德规范去评价。但是, 如果行为人和死者之间存在法律上的扶助义务的时候情况就应该有所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593.html -
了解详情
,则均不符合上述犯罪对客观危害行为的要求。对于这些危害行为进行犯罪性质的评价则需要结合其它要件来加以说明。 (三)、内容不同 虽然犯罪对象和行为对象都 通过对交通设备的破坏,使交通工具出现倾覆、毁坏危险或造成严重后果,从而破坏交通安全,这里的交通设备是行为对象的内容,而它只是该罪犯罪对象内容中公私财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31.html -
了解详情
车上任驾驶者驾驶,结果发生了事故,致同乘者受伤,因为在此既保护着交通的公共安全,又保护着参与交通的个人的生命和健康,两者处于集合的关系,仅仅具有对公共交通 罪的准备行为,应该吸收在诈欺既遂罪之中,再认定为伤害罪乃是违法性的二重评价 ,是把现行法上不可罚的诈欺的预备行为作为伤害罪进行了处罚 。 (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53.html -
了解详情
失态 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参政议政的公共空间,人们对于政府及其成员的行为可以自由评价,人们基于自身感受对政府的行为可能产生许多比较情绪化的言行。在网络民愤语境 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权利。也就是说,网络表达权的行使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公共秩序、社会公益以及他人的合法权利。上述应属网络表达的立法边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4887.html -
了解详情
保障其成员生产、生活条件而论,两者并无不同。于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初始分配场合,集体经济组织以其土地资源平等的保障其成员生产、生活条 件,显然是法律评价的关键所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与宅基地使用权的设立,就其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及生产、生活保障紧密相关而言,两者在评价 上并无差别。同类事物应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611.html -
了解详情
意思表示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法律行为的效力,而效力实际上涉及的是法律对当事人之间行为的评价后果。在传统民法理论和实践中,对于法律行为的效力,包括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但 来推知表示意思和效果意思,并最终赋予法律效力,保护相对人的信赖利益和交易安全。(3)折中说,以为意思说与表示说都过于极端,应予以调和,或者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8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