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并且也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民众对于法律的期待可能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那些盲目的司机形成威慑,有效遏止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大小,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主体对危害结果发生所应承担责任的程度,因此,在研究犯罪构成时,分析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对正确认定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7837.html -
了解详情
, 主动启动审查程序;但就现状而言, 主动审查的主动启动, 尚只是一种可能性[12].相对而言, 由其他主体提请审查则存在不少案例, 但这些审查建议都毫无例外作为 的个案。而公民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立法审查建议的件数也大大低于人们的期待与想象。而立法机关基于备案制度而进行的主动审查的实效性总体上来说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1377.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要件,但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以意志自由为基础的道义责任论和以期待可能性为基础的规范责任论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即行为人都必须有刑事 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54. ⑾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三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9. ⑿《中华人民共和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3440.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要件,但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以意志自由为基础的道义责任论和以期待可能性为基础的规范责任论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即行为人都必须有刑事 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54. ⑾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三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9. ⑿《中华人民共和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9110.html -
了解详情
的关系上进行把握,即非难行为人的前提在于行为人同时具有责任能力、故意或过失和期待可能性之外,行为人还必须具有违法性意识。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故意是指认识到 第184页。 ⒀同前引⑾,第291292页。 ⒁袁雪:《共犯认识错误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99页。 ⒂同前引⒁,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7570.html -
了解详情
,可能并不过分! 但是,对醉驾入刑后引起的实务分歧与理论冲击,刑法理论研究必须予以正视。一方面,《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伊始,最高法院即强调醉驾不宜 能力、因被迫或受骗陷入醉酒状态因而缺乏最低限度的注意能力、没有违法性意识可能性或者其他缺乏期待可能性等阻却责任事由,对该当醉驾型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醉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3722.html -
了解详情
上出现的危害结果不能预见的,不是犯罪。在大陆法系理论中,这里可以通过期待可能性来解释,与我国的意外事件略有相近之处,故而可以在此不予以从重 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页349。 [6]参阅田鹏辉:《片面共犯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页125126。 [7]理由:(1)由于刑法总则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028.html -
了解详情
需要证明。然而,超法规的犯罪阻却事由,如自助行为、被害人承诺、欠缺期待可能性等事实,由于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容易被忽略在证明范围之外。事实上,这 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6期。 [11]参见刘艳红:《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9241页。 [12]参见陈志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826.html -
了解详情
不冲突,便成为摆在各国刑法学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近年来,美国学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下面,笔者试以美国近年来的法人处罚立法及学说为基础 ,反对意见便会认为,有关法人被告人的精神状态的证据就会变得无关紧要,导致没有期待可能性的法人也被处罚。对此,构成的法人责任论提出了如下反论,即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6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别无其它选择,社会一般评价对该私人能以合法的手段收集证据并无期待可能性。 2.正当防卫下的私人违法取证。所谓正当防卫下的私人违法取证,是指 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60页。 [13]参见曾正一:《侦查法制专题研究》,台湾警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4页。 [14]同前注[4],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