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探讨共犯的处罚根据何在,如何理解共犯中的因果关系。在明确共犯的外延之后,第二个重要的问题是,在共犯的内部,如何区分共同正犯、教唆犯以及从犯。仅 共犯论と刑事不法论》,弘文堂2005年版,第146页;金光旭:《日本刑法中的实行行为》,《中外法学》2008年第2期,第243页。 [44] 参见日本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650.html -
了解详情
严重,我国又陆续颁行了一些附属刑法和单行刑法以加强环境保护。1997年刑法典将散见于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中的环境犯罪进行必要的修正之后,集中规定于刑法典当中, 构成公害犯罪[11]。可见,日本对环境犯罪中的公害犯罪的证明方法采取的是因果关系的推定方法。在论及公害犯罪的因果关系时,日本学者指出,关于法律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864.html -
了解详情
过失的加重结果,即兼含故意的结果加重犯。 (三)结果加重犯中的因果关系 结果加重犯的因果关系是指基本犯罪的客观方面的危害行为与加重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④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1991年版。 ⑤鲜铁可:《新刑法中的危险犯》,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 ⑥李洁:《犯罪结果论》,吉林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12.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考虑到我国犯罪概念实际上在犯罪构成之外起到了价值评判的功能,这是由我国刑法中的实质概念所决定的。 我国学者提出了犯罪概念与犯罪客体之不同定位功能 予以说明。[45] 然而,犯罪客体将其内容从社会关系改为法律关系以后,真的能够改造成为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中的违法性吗?童伟华博士试图把犯罪客观方面要件界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7259.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中错误论[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82.]]。 (3)因果关系错误。一般认为,因果关系错误是指侵害的对象没有错误,但造成侵害的因果关系 既遂。 抽象事实认识错误包括对象错误和打击错误两种情况,由于对二者的处理方法完全相同,所以一并讨论。如何处理抽象事实认识错误? 如前所述,学界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9708.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事实和犯罪事实甚至和犯罪构成本身混淆在一起。本文试图划清犯罪构成事实的界限,以及讨论它在犯罪构成乃至在刑法中的重要地位,赞成犯罪构成事实是刑事责任的根据的 说的量刑问题。[28]罪与刑的因果关系,构建了定罪与量刑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表现在犯罪是刑罚的逻辑起点,刑法只能给犯罪量定刑罚,不能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3767.html -
了解详情
地力求从不作为本身研究不作为犯罪中的因果关系,因此被称为“不作为原因说”。2、否定说。即否认不作为犯罪中存在着刑法因果关系。这种学说认为,不作为是 德国刑法第323条C规定:“在发生意外事故、公共危险或紧急危难时,根据当时的情况要求或者能够期待行为人救助,尤其对自己并无显著危险而且不违反其他重要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0952.html -
了解详情
了其他几乎所有赔偿法责任构成要件的基础。它在所有侵权法律制度中,都对法官的判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6] 但是,对如此重要的因果关系,却几乎没有人进行过 行为? 从实践看,一般认为,在刑法等由国家机关主导实施的公法之外,要不要承认私法的制裁功能以及私人在法之实现中的重要作用,取决于国家对其垄断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4049.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实践中,但实际上又与易科制度大不相同。因为刑法中的易科制度只是财产刑与自由刑的转换,而《解释》中的这一规定却是罪与非罪的转换。 应当如何 就不具有相同的性质,它根本就不能作为肇事行为的一部分而成为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就刑法因果关系来讲,最浅显不过的道理是原因总是在前,结果总是在后。结果发生之后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1606.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实践中,但实际上又与易科制度大不相同。因为刑法中的易科制度只是财产刑与自由刑的转换,而《解释》中的这一规定却是罪与非罪的转换。 应当如何 就不具有相同的性质,它根本就不能作为肇事行为的一部分而成为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就刑法因果关系来讲,最浅显不过的道理是原因总是在前,结果总是在后。结果发生之后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09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