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除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从事公务的以外,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其次,该类人员必须是在 或者解除了对其的委派。另外,国有公司、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原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转入或者被改制后的新公司聘用任命的,除非是代表国有投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156.html -
了解详情
到违法犯罪的后果严重性。 (二)犯罪的客观原因 1.国企改制过程中资金供求失衡为滋生金融职务犯罪提供了外部环境。随着国有企业改制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据国资委统计,从1999年到2003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从21.7万户减少到15万户,减少了30.9%;国有小型工业企业的改制面已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213.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同时,劳动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若干问题解释》规定,其中的保险是指社会保险,包括工伤保险 确界定劳动争议案件的受案范围。广东省高院和福州市中院认为,政府主导的国有企业改制引发的下岗、整体拖欠工资;住房公积金的缴纳纠纷;社会保险费的缴纳 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25.html -
了解详情
和选择。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上述特点与我国原有经济体制有关。我国大多数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普遍存在着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 的人。他们是一般股东以外的国有股权代表、党政机关的少数官员、原来行业主管部门改制而来的行业性总公司的管理者等。这些外部人通过实施一定权力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800.html -
了解详情
》等规定,结合审判实践,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第一条 政府有关部门主导的国有企业改制,因企业职工下岗、整体拖欠职工工资引发的纠纷,应由政府有关部门按照企业 又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裁定不予受理。 第六条 未经工商登记的企业与其所雇用的人员因用工关系发生纠纷,出资人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9210.html -
了解详情
》等规定,结合审判实践,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第一条政府有关部门主导的国有企业改制,因企业职工下岗、整体拖欠职工工资引发的纠纷,应由政府有关部门按照企业 又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裁定不予受理。 第六条未经工商登记的企业与其所雇用的人员因用工关系发生纠纷,出资人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用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0863.html -
了解详情
单位为被执行人。我们认为,这种情形下,应当排除政府主管部门对国有资产的行政性调整,否则不符合我国企业改制的相关司法解释精神。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 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条的规定,政府主管部门在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行政性调整、划转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5811.html -
了解详情
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 年龄不足10年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 订立劳动合同的日子。如某一职工已在某一企业连续工作 岁, 距60岁退休年龄不足10年。在此情况下,如果其所在的用人单位进行改制,确 定于2009年2月28日重新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则这一天即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020.html -
了解详情
非流通股为主,尤以国家股比重最大,股权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或由国家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投资新建而来,加之《证券法》中关于企业 。董事会通过聘任符合自己利益的公司经理阶层,达到层层控制公司的目的。目前我国多数国有企业的董事、经理还是由控股股东委派而来,其代表股东行使的权利过大,甚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0723.html -
了解详情
》等规定,结合审判实践,提出如下指导意见:第一条政府有关部门主导的国有企业改制,因企业职工下岗、整体拖欠职工工资引发的纠纷,应由政府有关部门按照企业改制 又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裁定不予受理。第六条未经工商登记的企业与其所雇用的人员因用工关系发生纠纷,出资人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用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516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