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保管义务,对因故意或违法行为而造成现物毁损的应承担赔偿责任。这 和德国民法彻底免除消费者的义务有着实质区别。 我国台湾地区消费者保护法在其第20条也 时可发生可推断的意思表 示,这和德国民法典第241条a有着根本差别。 结论 消费者保护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 律课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534.html -
了解详情
的保管义务,对因故意或违法行为而造成现物毁损的应承担赔偿责任。这 和德国民法彻底免除消费者的义务有着实质区别。 我国台湾地区消费者保护法在其第20条也 时可发生可推断的意思表 示,这和德国民法典第241条a有着根本差别。 结论 消费者保护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 律课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48.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的法律关系或事实当然伴随的请求权。这类请求权,比如基于合伙、联营等关系产生的请求权,包括收益分配请求权、股息支付请求权等,笔者认为,不因诉讼时效而 年3月版,第2265、2266、2270、2262条[30]陈卫佐译注《德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195、197、196条[31]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34.html -
了解详情
趣,以至于现有解除权理论中合同效力结构的表述极为混乱。 1、比较法观察 《德国民法典》所指的解除适用于非继续性合同,终止又称告知(德语Kuendigung) ),P617。 [⑩]解除权是形成权,可依一方之意思表示即发生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11]合同无效、可撤销或效力待定均属于合同在订立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564.html -
了解详情
诉(assumpsit)提起,该种责任之观念在于处理根据已允诺或已承担的义务而产生的责任。[4]另一方面,欺诈之诉最初设计的目的是作为针对不履行允诺的提供 ,[10]他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即是依据德国习惯法可撤销的要约被撤销时产生的损害赔偿责任。一八九六/一九〇〇德国民法典针对在一定时间限度内具有约束力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885.html -
了解详情
的地方,该原则也仅仅是作为一项推定而起作用的。作为例外,可以产生地上权或是独立于土地所有权的作物和建筑物的所有权。 [15]地上权的法制发展史表明,它正是 的权利可能是地上权、用益权或役权; [17]我国学者陈卫佐则认为《德国民法典》第912条的越界建筑权也有可能。 [18]这些成分的效力尽管在外表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028.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 1.1.8 第三方受益合同和合同的转移 1.2 大陆法的观点 1.2.1 德国法的观点 1.2.2 瑞士法的观点 1.3 中国法的观点 2. 信用证和流通 。分别在德国民法典第765条以下以及商法典第349条和351条作出规定。保证和信用证的最主要区别在于保证的附属的特性。即保证所产生的义务附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934.html -
了解详情
: 第一,法律移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一方面,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相应法律制度的产生,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相应法律制度的变化与其方向。另一方面,法律制度对经济基础具有 本国的法律传统。以民法为例,1898年《明治民法典》其体系结构、概念术语,深受《德国民法典》草案的影响。由于这个历史原因,日本的民法学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317.html -
了解详情
相比,这可以很好地保护事故中的儿童受害者。在非常不公平的事件中,《德国民法典》第829条作为兜底条款仍可以有适用余地。 (二)日本法 日本《机动车 负责。但问题在于,事故应是机动车辆高度危险性与机动车方、机动车相对方不良主观状态产生的危险相结合的产物,依危险责任说的逻辑“谁形成危险谁负责”,机动车方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625.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的脊梁。”[34]真正在理论上和立法上实现把物权和债权彻底分离的是《德国民法典》,该法典系统地构建了“物权”和“债权”的概念和立法体系,这一模式为 菲尔德(Hohfeld)不局限于二者的区分,他认为财产权是从各种法律关系中产生的各种权利、特权、利益和豁免等法律利益的总称。[39]同时他将财产权分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