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目的等主观要素、行为的有责后果以及行为人行为时的精神状态:法律认识错误以及期待可能性等狭义的罪责程度;同时,行为人行为时的人格表现、行为人的事后态度对于罪责 ,第303页以下。 [7]参见屈学武:《保安处分与中国刑法改革》,《法学研究》1996年第5期。 [8]参见侯宝田:《我国现行法中的保安处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309.html -
了解详情
动机和目的等主观要素、行为的有责后果以及行为人行为时的精神状态:法律认识错误以及期待可能性等狭义的罪责程度;同时,行为人行为时的人格表现、行为人的事后态度对于罪责 版,第303页以下。 ⑺参见屈学武:《保安处分与中国刑法改革》,《法学研究》1996年第5期。 ⑻参见侯宝田:《我国现行法中的保安处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216.html -
了解详情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55页。 ⑿梅传强著:《犯罪心理形成机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第171页。 ⒀肖洪:如何理解疏忽大意的过失中的 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149页。转引自童德华著:《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6页。 ⒆黎宏著:《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2117.html -
了解详情
承担法律责任,是因为他对行为义务的违反。但是对一个人课以法律责任必须符合期待可能性理论,即只有在加害人对自己的行为义务有所预见,但是仍然违反该行为 出版社2005年版,第94页。 [25]参见张民安:《现代法国侵权责任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66、184~185页。 [26]参见前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631.html -
了解详情
不法的大小,而没有考虑罪责因素。而罪责中包含了故意、过失、违法性意识可能性、期待可能性等因素,完全可以想象共犯的不法小于正犯,但是罪责却大于正犯 》第2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37页。 (25)江溯:单一正犯体系研究,载《刑事法评论》第2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18页。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0232.html -
了解详情
不法的大小,而没有考虑罪责因素。而罪责中包含了故意、过失、违法性意识可能性、期待可能性等因素,完全可以想象共犯的不法小于正犯,但是罪责却大于正犯 》第2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37页。 (25)江溯:单一正犯体系研究,载《刑事法评论》第2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18页。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0231.html -
了解详情
秉承了大陆法系重视理论自身建设的传统,不能因为实践中无疑问就放弃理论上的研究;第二,如前所述,刑法上的错误是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行为的法律意义或情况的认识错误, 较大;还有一种责任说的支持者认为违法性意识的有无与故意的成立没有关系,但与期待可能性有关,在欠缺违法性认识时就不存在对行为人的合法行为的期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8259.html -
了解详情
犯的成立的确要求具备犯罪结果,至于其他不作为犯与犯罪结果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这三个特征归纳起来看,法定不作为犯的个基本形式特征就是入罪门槛 修订之前,现有实践中某些所谓不作为杀人并非不作为而是作为,有的可以从共犯或期待可能性等刑法路径加以解决。因此笔者认为,刑法义务的限缩应当法定化。我们关于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295.html -
了解详情
之前,现有实践中某些所谓不作为杀人并非不作为而是作为,有的可以从共犯或期待可能性等刑法路径加以解决。因此笔者认为,刑法义务的限缩应当法定化。我们关于 适用解释》,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3期。 ⒆白建军:《死刑适用实证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作者介绍】白建军 北京大学法学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283.html -
了解详情
规则能够表达人们参与其中的共同目的。{6}(p27)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只期待人---无论是单独或是集体行动---在面对法律时被动地遵守,遵守必应委身于社会共识 ]也是成就适格的法学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的需要,以形成真正有关中国问题的法学理论,毕竟,没有理论的民族不过是一个没有可能性的被安排摆布的民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2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