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痛苦、不安,以及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的损害[6]。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证明,精神损害给被害人造成的痛苦,常转化为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创伤,经久难以 的补偿,属于精神损害赔偿中的抚慰金。 当然,在确定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同时,国家应制定统一的赔偿范围和标准,以真正实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三)增设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63.html -
了解详情
对象与证明主体的关系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按照一般原则,刑事证明责任主要应当由控方承担,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按照经验规则和盖然性,有些事实 《民事证据法专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5页;叶自强《民事证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76页,转引自程春华主编:《民事证据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552.html -
了解详情
日成立了以戴维森(Ian Hay Davison)为主席的6人证券业检讨委员会,研究香港的金融监管架构及机制、探讨有关的改善措施,以及如何避免重现1987年10 证明缺乏效力,主要原因在于,认定刑事罪行所要求的对每个因素均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在应用于操纵市场案件时很难甚至往往不可能达到。作为印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531.html -
了解详情
[4](美)乔恩R华尔兹.刑事诉讼大全[M].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1987:283. [5]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1(2): 392. [6]崔敏.刑事证据理论研究综述[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123. [7]洪浩、陈岚.刑事诉讼证人法律制度实证分析[J].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39.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问题上出现的诸多问题与不足,故而有必要对其加以进一步的研究,并以强化辩方的异议权和控方的证明责任为切入点,构建起完善的非法证据证明责任的 自我授权,将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分配和证明标准设定的自由裁量权完全委诸于追诉色彩极为浓厚的法官,导致非法证据证明的随意性。 当前,我国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65.html -
了解详情
标准,法律和司法解释均未加以明确,如果附带民事诉讼适用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那必然导致刑事诉讼中不足以认定有罪的行为,在附带民事诉讼中也不能 新发展》 新浪网//blog.sina.com.cn/; ②王治平著:《人身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③应松年:《国家赔偿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17.html -
了解详情
指出的是,英美法系针对不同性质的案件适用不同的证明标准,而大陆法系原则上不作这样的区分。 5.大陆法系刑事证明责任的特色。 由于大陆法系在其刑事 西南政法学院诉讼法教研室,第69-70页。 [4] [德]汉斯普维庭:《德国现代证明责任问题研究》,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西南政法大学王永明)...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144.html -
了解详情
的量刑程序,就没有无罪推定了,没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了,没有司法证明了,连证明标准都非常简单、比较低了;刑讯逼供得来的证据在量刑问题上也未必不能用, 。比如:中国的申诉上访问题,刑事和解的问题。中国的问题给中国学者提出理论创新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3)以中国本土问题为中心的法学研究方法,它是一种思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771.html -
了解详情
基本的理念:任何人不能充当自己案件的法官。(注:龙宗智:《刑事庭审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46~347页。)由此可见, 被告家属认识了县看守所的一名看守,于是从看守所传出许多信息,包括被告人要求家人证明案发时他在家的信件。以此为突破口,当地政法机关先后以包庇罪逮捕了武装部秘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92.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审判,将被告人视为犯罪人,在这种心理的指引下,审判人员会倾向于检察院提供的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而不论这种证据是否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这样,使本来 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积极地借鉴和吸收外国的有益经验,还应当包括采纳一些国际公认的刑事司法标准。无罪推定原则是一项在国际上得到认可的先进的司法标准,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5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