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归责于行为人,应当按照行为是否具备不法和罪责来加以判断,而因果关系只是客观不法构成要件中的一个判断要素而已。[7]另一方面,应当指出,条件说作为单一正犯体系 下,单纯依靠条件说来认定因果关系,就不合乎时宜了,因为刑法的目的并不在于单纯确认条件说意义上的因果关系,而在于如何将不法的事实归责于某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762.html -
了解详情
明显不合理,因此,很难令人认同;{4}德国刑法学中的印象说仅仅考虑行为人主观上的法敌对意思,将评价重心转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并不妥当,更何况印象说本身并未 是恰当的。理论上清楚而实践中可行的区别标准只能是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是否对一般公知的因果关系产生了彻底错误的认识,并由此出发,因而任何具有普通经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800.html -
了解详情
的历史过程作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确立我国刑法中的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并将其贯彻于对未遂犯的刑事责任根据的揭示。[18]应该说,我国学者所论述的主客观相 的因素,应当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分析未遂犯时,他认为,未遂的特点就在于,这里缺少犯罪构成的一个因素,即独缺少结果这一因素,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22.html -
了解详情
的历史过程作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确立我国刑法中的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并将其贯彻于对未遂犯的刑事责任根据的揭示。[18]应该说,我国学者所论述的主客观相 的因素,应当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分析未遂犯时,他认为,未遂的特点就在于,这里缺少犯罪构成的一个因素,即独缺少结果这一因素,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086.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事实和犯罪事实甚至和犯罪构成本身混淆在一起。本文试图划清犯罪构成事实的界限,以及讨论它在犯罪构成乃至在刑法中的重要地位,赞成犯罪构成事实是刑事责任的根据的 说的量刑问题。[28]罪与刑的因果关系,构建了定罪与量刑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表现在犯罪是刑罚的逻辑起点,刑法只能给犯罪量定刑罚,不能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205.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理论与价值论的行为理论。存在论的行为理论是从行为的外在特征(因果行为论)或者内在特征(目的行为论)判断行为,对于确立刑法中的行为概念当然具有奠基 这一主体事先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取得进入刑事法律关系领域的入场券为前提,以所实施的行为被确认为已经构成犯罪并被认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后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82.html -
了解详情
条件说为基础,通过对条件说范围进行限制来确立自己的因果关系理论。将条件说运用到本案中,被害人朱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其生前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 统一的原则,虽然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危害行为,且该行为与死亡后果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但是,如果缺少犯罪主体要件或者犯罪主观方面要件,也不能追究其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694.html -
了解详情
各保护他人的法令而定,情形可能非常多样,有需要发生特定结果的,如刑法中的毁损罪(第354条),有可不必既遂的,如诈欺未遂罪(第339条第2项),[28]也有 ,即前举第四种情形,纵依第2项请求,被害人仍可能须就构成责任范围的因果关系,行为人有无过失负举证责任,与依狭义侵权类型请求,实质上并无不同。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288.html -
了解详情
了其他几乎所有赔偿法责任构成要件的基础。它在所有侵权法律制度中,都对法官的判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6] 但是,对如此重要的因果关系,却几乎没有人进行过 行为? 从实践看,一般认为,在刑法等由国家机关主导实施的公法之外,要不要承认私法的制裁功能以及私人在法之实现中的重要作用,取决于国家对其垄断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45.html -
了解详情
因果关系 实行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如果不存在,就难以实现客观的归责,这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在因果关系上,主要有条件说和相当因果关系 其实值得商榷。因为避险行为即使从伦理上考虑不妥当,具有违法性,也应当根据国民的规范意识,承认阻却个人责任,即由于欠缺期待可能性,使得行为人不具有非难可能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7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