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法律规定,因而产生了双重法律后果。 四、民事诉讼中应受排除的非法证据 如果当事人收集证据的行为违法性达到了严重或重大的程度,则应排除对该证据的 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如果非法证据不属于重大违法范畴,而属于一般违法或轻微违法的范围,那么,是否排除该项证据由法官综合各种因素权衡决定。换言之,即使非法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28.html -
了解详情
保全制度概述 1、保全制度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给付请求必须在获得胜诉判决后才能获得执行力并按照强制执行程序进行。但从诉讼的提起到判决的取得需要一定时间,法律 当公平、公正与迅速相冲突时,通常在原则上应以前者优先。且在保全程序中一般均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一旦因申请人保全错误而给被申请人造成损失时,对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25.html -
了解详情
起来进行研究。[12] 事实上,在民事诉讼中,由于不仅要考虑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要斟酌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不仅要考虑实体法上的利益关系,而且还要顾及劳力、 和设计一项法律程序应当尽力确保它符合其内在价值标准,使它具备最低限度的公正性和合理性,这一标准应当从程序本身而不是任何外部因素得到体现;其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21.html -
了解详情
继续申请财产保全,原冻结措施自动解除。人民法院根据上述可以依申请人、被申请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及时解除财产保全。在解除财产保全,人民法院应当发出解除保全 利害关系人或者当事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使将来生效的法院判决得到顺利、及时的执行,利害关系人或者当事人可在诉讼前或者诉讼中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依法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17.html -
了解详情
审理之前,法院和当事人围绕开庭审理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活动的诉讼程序。在许多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完善,庭前准备程序已成为民事诉讼中的重要环节,享有独立 ,法官为做到开庭时心中有数,不惜一切在庭前大量调查、搜集证据,并以此为由与当事人广泛接触,极易失去中立性和公正性。为克服此弊端,很多地方进行了一步到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90.html -
了解详情
的重要证据不足;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有错误;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的正确判决、裁定;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行为等。 构成了对法院的实质性约束。既然民事诉讼法尊重当事人对于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的选择权,那么也就应当尊重当事人对再审程序的选择权。这样才能在诉讼中建立起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71.html -
了解详情
的主要方法,就是因为这是一种最能强化当事人参与意识和责任感的方式。 在民事诉讼中,由于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之争最终要转化为证据之争,因此庭审充实化的 ,2002年8月8-10日,北京。 [10]王怀安:《对审判方式改革和审判长选任的几点思考》,载人民司法2000年第10期。 [11]参见张卫平:《我国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16.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选择权,而这破坏和割离了当事人完整的诉权要义。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简易程序未能充分发挥简易迅速地解决纠纷的功能,更难以通过简易程序实现对 》,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1期。 (2) 棚濑孝雄著《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66页。 (3) 莫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544.html -
了解详情
损害系由原告故意引起等抗辩事由进行证明。而这恰恰是按照法律要件分类说分配举证责任的结果,并未让被告对不存在因果关系负举证责任。再次,对一些本应规定实行举证 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而没有规定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因此,在我国民事诉讼中,举证不能的当事人虽然可能承担不利的后果,但并不是必然要败诉。《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86.html -
了解详情
美国民事诉讼由原来审前只确定争点发展到当事人庭外有权收集证据的发现程序。尽管美国民事诉讼中的发现程序有负面效应,但它对发现案件真实,双方对案件取得 页(198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4] 兼子一、竹下守夫著,拙译:《民事诉讼法》(新版)第107页(1995年,法律解出版社)。 [5] 谷口安平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8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