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的正常活动和公私财产所有权。诉讼欺诈以合法的形式掩盖实质上的非法行为,更具隐蔽性。 第二,对方产生认识错误。诈骗罪中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是要让对方陷于错误 刑为死刑外,其余各罪的法定最高刑均为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显而易见,刑法惩治诈骗罪所支出的司法资源要大于妨害司法罪。另一方面,从获取的社会效益来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43.html -
了解详情
一划分能够成立的话肉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的划分结果及其含义,归纳出以有工具或对象上特定的认识错误作为区分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的标准,在逻辑上应当是成立的 因为不能犯的行为不可能侵害或威胁任何客体和法益,与法定的实害结果不可能形成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用目的说、结果说分析,结论也一样,所以不能犯未遂行为不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56.html -
了解详情
在表象层面上,尚未能窥见观念背后的支配性的意志力。从刑法上说,知只是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这种认识本身尚不足以体现人的主体恶性。因此,脱离意志因素,将 威吓作用的必要条件。因此,对不可能形成刑法上的反对动机者,施加刑法的非难、给予刑罚处罚,是不恰当的。参见刘明祥:《错误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94.html -
了解详情
类推适用法律也逐渐从司法活动中消失。在当今世界,不仅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在形式上没有规定类推制度,在前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以前的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也相继废除了类推 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制度变成了一般意义的类推。这种错误至今没有被人们认识,在刑法修订的时候,原刑法第79条的规定被废止,似乎这样一来类推问题就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55.html -
了解详情
愈好,可杀可不杀的坚决不杀,杀了就是犯错误。 我党对于死刑的上述认识是正确的。在这种正确认识基础上确定以保留死刑,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在 我国死刑指导思想的变化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3.设置死缓制度,控制死刑的实际执行 刑法第43条规定: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729.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责任形式之中,是法律责任规范性要素的特殊形态。 四、 结论及其意义:澄清一些错误认识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最终可以将从凯尔森的理论转换而成的不法行为 公法、私法领域所有的救济权形式。 [29]对此,也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质疑,刑法上的救济并不是国家要求犯罪人承受特定的刑罚,而在于国家以强制方式对犯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69.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责任形式之中,是法律责任规范性要素的特殊形态。 四、 结论及其意义:澄清一些错误认识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最终可以将从凯尔森的理论转换而成的不法行为 公法、私法领域所有的救济权形式。 [29]对此,也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质疑,刑法上的救济并不是国家要求犯罪人承受特定的刑罚,而在于国家以强制方式对犯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67.html -
了解详情
、暴力威胁等手段的,一般不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构成故意伤害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第234条等规定处罚。2000年7月13日最高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 占有是非法的时候,这里就存在一个直接的禁止错误或者说违法性认识错误。这种错误对归责的影响,理论上向有违法性认识的不要说(A1)与必要说(A2)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36.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错误。因此,再审事由的基础是原判决、裁定的错误。对这种错误的认识,过去只限于判决、裁定实体上的错误,现在,随着人们程序正当理念的树立,判决、裁定 伪造或变造的; 2、证人、鉴定人或对方当事人在其询问中作了虚假陈述(属于刑法288条规定的有责虚假陈述),而法院的裁判又是根据这些陈述作出的; 3、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74.html -
了解详情
,但在处罚上可以酌情从轻{15}。笔者认为这种观点的前提是正确的,但其结论却有待商榷。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情况属于刑法理论中事实认识错误中的对 具有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的故意和行为,但事实上行为人持有的是他人作废的信用卡,而刑法并不处罚持有他人作废的信用卡的行为,因而实际上构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未遂,属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0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