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宪法上基本权利的制约作用。 【关键词】风险社会;预防刑法;风险刑法理论;刑法教义学;法益论;因果关系 【写作年份】2014年 【正文】 导言 似乎只是在一 一种污染源或存在产品质量缺陷时,它是风险的来源,而当它作为普通的交通工具发生事故时,则不属于风险的来源。如此界定风险的范围,未免太过任意。并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469.html -
了解详情
上述观点中所提及的人身自由、身体安全、家庭稳定或家庭关系,均不能作为拐卖妇女、儿童罪直接客体的内容纳入《刑法》第240条的法益保护范围。 一方面,上述观点 支配被害人的行为方式时,拐与卖均为实行行为的组成部分,且两者之间存在特定的因果关系发展过程,即拐(实力支配)卖(转移支配)。尽管许多学者认为拐骗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230.html -
了解详情
基因。但是,还不能说犯罪和刑罚各自的客观性直接等于罪刑关系的客观性,因为罪刑关系的客观性是直接生成于犯罪和刑罚这一对具有因果关系的范畴的相互包含 ,那么,任何无视或超越社会生活客观规律所强行搭建的罪刑关系都无助于乃至有害于作为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刑法发挥其对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和经济基础的正面作用。另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1053.html -
了解详情
对犯罪构成的程序意义进行完整分析,而是力求集中笔触,以犯罪构成与刑事诉讼证明的关系为切入点,对犯罪构成的程序功能予以初步拓展。文章的基本立场乃在于,目光不断 构成要件要素。此种要素在刑法规范上没有明确规定,需要法官在司法操作中予以补充判断。例如,过失犯中的注意义务、不真正不作为犯中的作为义务、目的犯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826.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对于改善当时的行刑制度有一定的价值,但作为技术理论的教育刑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危险性,必须加以警戒。第一,不能将教育刑的理想与其现实的状态相混淆。如果 刑法定主义的一个法理的要求。小野认为,即使全面否定罪刑法定主义,犯罪的成立除了需要违法、有责、因果关系之外,也还需要该当一定的特殊的构成法律的概念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668.html -
了解详情
刑罚部分[131]。但是,对于特定的情况――根据《刑法典》分则和附属刑法的规定――已经确定的是:没收不是法院的自由裁量权,而是必须科处的法定义务[132]。 间接的行为收益。这说明直接性原则要求只是作为未见诸条文的构成特征满足了该规范的普通条款(要求直接因果关系)。被告人通过贿赂款达到了建筑计划的生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37.html -
了解详情
标准,犯罪客体,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否认定为构成要件就值得思考。因为犯罪客体从刑法规定上看有许多不明确,甚至根本没有规定,需学者们 妨碍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放在构成之外作为一个其它问题去探讨。同样因果关系问题也不宜作为构成要件去研究,因为一般法条规定可能为某种行为模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89.html -
了解详情
]即认为对于教唆犯而言属于方法错误,对实行犯而言属于对象错误。亦有认为是对象错误,认为应以被教唆人实行犯罪时的情况,作为区分的标准,而认定为对象错误 的重点在于具体的对象错误和方法错误的区分,故以下不涉及因果关系错误的问题。 [2]参见[日]大塚仁:《刑法概说》,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38.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行为人对一个他人或者是另外一个他人作为是教唆人对他所指使的那个人实施了侵犯。⑿即认为对于教唆犯而言属于方法错误,对实行犯而言属于对象错误。亦有认为是 的重点在于具体的对象错误和方法错误的区分,故以下不涉及因果关系错误的问题。 ⑵参见[日]大塚仁:《刑法概说》,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41.html -
了解详情
如此,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0条将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作为使用逮捕这一羁押性强制措施的条件之一,同时我国《刑法》的第44条设定了未决羁押期与所判刑期进行 的补偿性规则。但如果我们深入考量未决羁押期对刑期的折抵与罪犯减刑考察期缩减的因果关系,就不难发现,未决羁押对刑期的折抵在给罪犯带来一定权益的同时,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07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