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竞争。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国有企业改制是党中央工作的重点,是目前政府工作的难点,更 ,政策性强、法律关系复杂,改制能否顺利进行、改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增值、企业自身的发展、职工个人的利益;改制涉及面广、各方利益相互交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02.html -
了解详情
并获得相应报酬;监督者代表出资者行使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权,维护出资者的利益,使监督者的利益与出资者的利益相一致。 3.激励与监督机制。公司治理的激励功能是 并使公司董事会的利益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而可以弥补公司董事完全由作为股东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投资机构等进行推荐或委派的缺陷和不足。其结果不但使董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03.html -
了解详情
的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权以外,还应当增加下述的监督职权:(一)参与重大民事、行政活动的权力维护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公众得力,是检察机关 种:一种是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另一种情况是行政行为给维护公共利益者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外衣。行政机关的决策总是表示全力支持我国推行的企业制度改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87.html -
了解详情
“所有者利益”这个内在动力,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很容易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寻租的对象,经营者侵害国有资产的行为因此往往有恃无恐,这种先天性的体制缺陷也因此使 后两点与现行法律规定有更密切的关系,将在第二部分阐述。 由于内外部监督功能的缺失,使中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形成了董事会、经理说了算的经营者主导型运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302.html -
了解详情
对行为人行为自由的保护,营业自由既包括开业自由和停业自由,同时也包括选择企业形式的自由,因此法律上通常是尽量为行为人的行为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性空间。 国有投资公司、国家控股公司以及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等国有资产经营机构,并赋予这些主体以独立的公司地位。 七、关于完善公司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法律问题 公司内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187.html -
了解详情
此不能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因此,“公务行为的主体在行政上隶属于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并且通过依法选举、任命、聘任、委派等方式”[4] 为“相对控股”。另一方面,我国《审计法》第22条规定:“对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和主导地位的企业”的审计监督纳入与其他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相同的审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75.html -
了解详情
工作人员的本质特征。 所谓“从事公务”,一般是指国家公共事务,即“从事组织、监督、管理事务性质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管理职权”[1].我们感到, 这种释论似 为“相对控股”。另一方面,我国《审计法》第22条规定:“对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和主导地位的企业”的审计监督纳入与其他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相同的审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29.html -
了解详情
虽然少了戏剧性伪装的方式继续进行。1992年以后,总统机构成了宪政约束和公众监督之外的极大部分。在俄罗斯,法治是否已经取得权威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尊重法治 He,PP57至60页)。在第四种方式下,国有企业和外国公司的合资企业中的政府代表故意低估国有资产的价值,然后在私下得到外国合资者的报酬。最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498.html -
了解详情
)国营企业、事业单位;(三)各种形式的国内联营和股份经营单位;(四)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五)占有国有资产的集体所有制单位;(六)其它占有国有资产的 ,以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二)法律评估和审计的关系。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19.html -
了解详情
活动的自由等。另外,在1978年宪法中还首次明文规定了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和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以及计划生育的义务。但是,当时过激的意识形态对1978 迎的《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与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其第3章有专门介绍。 [12]汪丁丁,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32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