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进行评定,而对所有的证据总和应从是否足以解决刑事案件的角度进行评定。 而最终的证据评定标准或证明标准仍采取自由心证原则。新法典第17条规定 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178页。 【25】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组织编译的《英国刑事诉讼法(选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第2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364.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必然同时具有客观性和关联性,而且还必须符合证据的合法性要求,前者可以视为证据的证明力,属于逻辑层面的问题;后者则可视为证据的可采性条件,属于程序法律 波著《权利的缺陷》 经济日报出版社,第152页 【5】龙宗智《刑事庭审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版,第126页 【5】刘彤海 《律师代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94.html -
了解详情
的民事证据制度,成为影响司法改革进程的当务之急。因此,积极开展司法认知理论的深入研究,无论是对促进民事诉讼法及证据法的立法完善,还是对推动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都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在诉讼证据的采信问题上,由于受证明标准、诉讼模式以及采信证据的限制性方面的影响,对司法认知所规定的模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699.html -
了解详情
,在这种背景下,这种怀疑无疑具有现实基础。而且,受大陆法系传统和印证式的证明标准的影响,我国法官对鉴定结论普遍比较迷信。我国法律未规定法官评价证据证明力时 出版社。2007:82。 {4}龙宗智.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初探(J).法学研究,2004,(2):113。 {5}周湘雄.英美专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81.html -
了解详情
公开的审讯。⑿笔者认为,我国已加入上述国际公约,对于被告人权利保障的最低限度标准,在对《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应当考虑吸收该内容,对伪证罪的追诉程序问题作出详细的 伪证的构成要件前提下,我们不能认为其陈述构成了伪证。 6. 控方应证明伪证行为是由当事人故意作出的。仅有当事人的矛盾陈述还不能认定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71.html -
了解详情
实现,而必须依赖于程序法的实施。这既需要有诉讼主张的提出、举证责任的分担、证明标准的确定,也要有相应的裁判方式和救济途径。从这一角度来说,程序法既是保证 是否解决了法庭审理流于形式的问题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按照笔者所作的相关研究,在目前的刑事第一审程序中,法院所实行的其实是一种以案卷笔录为中心的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33.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责任理论相冲突。可以说,查明案件事实是一种行政性的调查权力,例如,刑事诉讼中负有侦查、起诉职能的机关拥有这种权力。 [16]例如,在Winans v. 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并未说服法官使其内心确信达到必要的证明标准,也就是说,在本案中并未使多数法官在心证上产生必要的可信度,因此,有关待证事实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26.html -
了解详情
/moj/ jyglj/2003 - 07 /30 / content _40409. htm (2003 - 07 - 30). [ 13 ]谢望原,卢建平等. 中国刑事政策研究[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14 ]陈振明. 公共政策分析[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66.html -
了解详情
而言,司法机关为公务型商业贿赂和业务型商业贿赂设定了不同的数额标准;对低于刑事追诉标准的商业贿赂行为,被认定为行政违法行为,由市场监管机关给予行政 :《关于依靠制度建设遏制商业贿赂的若干思考》[C],载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编:《反腐败法制建设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第226-232页。 ⑹钱叶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11.html -
了解详情
。 [关键词]銆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评价标准;刑法价值观冲突及调和;刑法理论;刑事立法;刑事司法。 我国刑法理论以往大都局限在犯罪概念内部来研究社会危害性、刑事 以妨害公务罪论处; 又如,规定对明知是伪造高等院校印章制作的学历、学位证明而贩卖的行为以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贩卖显然不同于伪造)的共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69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