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主义之争。实际上,虽然直觉、顿悟等因素对于证明进程有着重要影响,但就整体而言,事实认定必须以对证据的分析和推理为基础,直觉、顿悟等因素不过是证据推理过程 影响,这是因为裁判者通过证据审查所获得的印象往往会转化为语义信息存储在裁判者的记忆中。正如学者所言,决定法律适用者的判断的是证据理解所产生的意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484.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的意见。它作为独立的证据种类被多数国家的立法及判例所确认或肯定。[12]尽管我国学界 在案件的侦破上。参见邹如升、夏洪涛:《论现行刑事技术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构想》,《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4期;姚绍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1492.html -
了解详情
美国上诉法院对于此类上诉案件采取了极其严格的审查标准,很少基于检察官的起诉不当行为而推翻原判决,通常将检察官的起诉不当行为归同于无害错误(harmless error 个方面:其一,使用伪证。其二,报复性起诉的问题。其三,非法证据的不当导入问题。其四,庭审中的不当言论问题。笔者认为任何公权力机构都不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8385.html -
了解详情
,很有可能花费了很多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到头来还是以失败告终;如果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再找到其他证据的可能性也极小,很可能又是个无谓的循环 法院、司法局,明确公安部门在侦查环节就启动和解机制,对受理的轻微刑事案件先行调解;对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的轻微刑事案件,法院首先采取调解措施,对调解成功的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990.html -
了解详情
来执行的,不受当事人意志的影响[5],并由此出发,指出只有民事、刑事和行政责任,进一步用来判断法律部门的划分。这可以说是一种部门法对法律基本概念的隧道 经济生活进行大规模调整,但大陆法系内只能通过法院来审查其抽象法律行为,而这种审查的依据是授权的正当性以及法律体系内的激励相容;或者通过对具体行政行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452.html -
了解详情
又有对未生效判决、裁定(刑事的)的监督;既有从实体法、程序法的角度进行审查和监督,又从审判人员司法活动的角度进行的审查和监督。这种监督的全面性 诉讼理念于不顾。更何况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什么是错案、错案的判断标准到底有哪些,还是一个存在许多争论的问题。加之基于国家政策、社会影响、风俗习惯、特殊形势、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998.html -
了解详情
的审批,各级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设立或明确专门机构,负责本部门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审查、申报、救助金发放等具体工作。 救助对象与条件主要包括:因严重暴力 和自身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而造成两者在认识和判断问题上的差别。 6.社会力量参与 数据表明,不管是社会公众,还是司法工作人员,普遍认为特困被害人救助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435.html -
了解详情
损害赔偿,如果遭受了强奸,却无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其实,判断一个案件要不要受理精神损害赔偿,绝不能看这个案件是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而应当看这个案件的受害人 也确立了针对侵犯被告人沉默权、获得律师帮助权等行为的非法供述排除规则,甚至建立了针对非法证据之派生证据的毒树之果排除规则。然而,到了20世纪7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49.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规定》中关于自认制度、举证责任分配规则、证据交换制度、高度盖然性之证明标准和审查判断证据的一些规则等内容,无不体现着最高法院在民事诉讼领域的立法 赋予其完整内容,在举证责任分配方面则应当分别确立一般规则和特殊规则;关于证明标准,应当与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有所区别;关于审级制度,应当确立一定范围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913.html -
了解详情
,在刑事诉讼领域内,对正当性的判断应另有标准。在笔者看来,这个标准首先应是符合刑事诉讼的发展规律。就此而言,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因为强调对职权机关的限制、 版)等。 [22]例如,以这种错误的平衡论和兼顾论是说明不了2010年两高三部发布的关于排除非法证据的规定的,因为这一新的规定明显是对原有平衡的破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67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