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无疑就是对封建专制刑法的批判,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这种学说也有其局限性,即以因果关系论中的原因说作为共犯论的基础,不可能对共犯的 对此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l )教唆16 周岁以上不满18 周岁的人犯任何罪的,作为教唆犯从重处罚。(2 )教唆14 周岁以上不满16 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696.html -
了解详情
密切相关的行为也可以。同时,基本犯罪行为与重结果之间还应当具有因果关系。(3 )刑法规定了比基本犯较重的刑罚。对于结果加重犯的较重刑罚的规定,马克昌 从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观来看,期待可能性理论是有道理的,但把它作为超法规的阻却责任事由不加限制地适用,也会产生副作用。因此,一方面应当肯定这种理论,同时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695.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所侵犯的权利或利益,从而说明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性质的犯罪。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的表现之一就是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权利或 结果的承受者所承担的损失或损害之间具有刑法学上的因果关系。其间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但不论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不影响共同被害人的成立。(3)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30.html -
了解详情
几年出版的一些刑法学著作来看,学者们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学者认为,所谓的对向性共同犯罪或曰对合犯、对行犯并不能作为必要共同犯罪的 之下,彼此联系,互相配合而实施的,犯罪的危害结果与各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6]这种目标差异,使得行为人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存在本质的区别,正如我国学者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385.html -
了解详情
年关于三友碳矿罢工案件的判决,判决要旨系以期待可能性不存在为由,而作为否定刑事责任的理论,并非本于刑法上的明文规定,乃所谓超法规的责任阻却事由。此外 74] 我们承认人的意志相对自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基于知识的有限性和必须为因果关系划定相对边界的无奈。但即便在这种相对自由中,我们还必须看到,简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76.html -
了解详情
建立在事物的性质的基础上,是依据于行为类型与它们对生活的效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的。你勿犯伪造罪、勿偷窃、勿纵火,或象法律上所载:无论谁犯伪造、偷窃、 学科,与司法实践与着直接的关联。然而,学科的实用性不庆当成为理论的浅露性的遁词。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刑法学应当具有自己的专业槽。非经严格的专业训练,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63.html -
了解详情
将法律规定变通地适用,使其在形式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在适用效果上尽可能地趋于公正。这并不意味着正义可以作为司法依据,而是表明正义是司法观念或态度 证据的两条主线,一条是反映上述一般性侦查规律的证据,即固定危害结果和确定因果关系的证据,明确归口进而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证据;一条是案发领域的相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34.html -
了解详情
年关于三友碳矿罢工案件的判决,判决要旨系以期待可能性不存在为由,而作为否定刑事责任的理论,并非本于刑法上的明文规定,乃所谓超法规的责任阻却事由。此外 [74]我们承认人的意志相对自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基于知识的有限性和必须为因果关系划定相对边界的无奈。但即便在这种相对自由中,我们还必须看到,简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74.html -
了解详情
都与实质数罪的构成要件相符。而这一危害行为的实施与数个犯罪结果的发生都有因果关系,是数个危害结果发生的共同原因。若将这一危害行为与数个犯罪结果的发生 哪一个罪名定罪量刑的问题。同种类的想象竞合犯,在确定行为的罪名上不发生任何疑问,因而不把它作为想象的竞合犯,对审判工作也没有任何实际影响。笔者同意第二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843.html -
了解详情
学术界的批评,是转移犯罪心理学说(有时称为犯意转移)。这一规则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规则相联系(见第5章)。如果Jennifer向Mark开枪想要杀了他 )犯罪就完成。第二个方法是法律可以通过看到后一时刻有犯罪心理以及考虑是否可能有不作为责任来处理这种情况。Miller案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分析(见第3章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83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