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38)根据2000年版的《辞海》的解释:理性一般是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或能力;理性还是划分认识能力或认识能力发展阶段的用语。[9] 如何对此作出回应: (一)价值分析方法对于中国民法典编纂之主要功用: 1.彰显实质正义,有助于民法典垂范久远: 罗马法上将民法称之为公正与善良的艺术,民法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95.html -
了解详情
缺乏一种体系化思想的建构。但问题在于,体系化本身也只是一种立法技术形式,其实质也不外是人们的一种价值取向,随着时代的发展,体系化极容易转化为僵化模式 应得到何种程度的修正正是民法学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人认为,抽象的概念和推理虽然具有某种程度的确定性,但其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在当代越来越与其目的相违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74.html -
了解详情
,也是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从经济合同概念到债权概念,实质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现在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秩序和法律体系,有赖于继续 ,是不成文法,是法官造法,他们的法官裁判案件是采用从判例到判例的推理方法。我们是成文法国家,法律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官只是适用法律而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48.html -
了解详情
可能具有硬邦邦的品性;而对于直面案件事实本身的直接认识,由于关于案件事实的经历实质上构成了个人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因此,案件事实本身不仅是硬邦邦的,甚至还会 问题上,尽管裁判者也可以有所作为,双方当事人的活动却有着更为实质的影响。第三,证据的甄别、推理是否正确。证据不可能直接向裁判者展示案件事实的真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17.html -
了解详情
的知识和文化背景,在事实发现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起着作用。由证据所推理的结论的准确性往往依赖于这种知识的可靠性与精确度,这种知识接近或应该接近真理 不如法官通过实地调查直接发现事实真象。 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又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行政诉讼的实质是国家运用司法手段解决行政机关因其具体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与相对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523.html -
了解详情
种法益的侵害行为及其处罚,在立法上明文规定,而且将这些规定排毒纲目,作为法律推理上判断不法行为类型的分析基础。从而,刑法各论所规定的各种犯罪构成事实,在 地回顾这段历程,促使我们得出这样的判断:刑法上类型观念的生成与拓展,在实质意义上倚赖于构成要件理论的催生。脱离了构成要件,刑法中的类型观念就根本性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47.html -
了解详情
的判决书既没有对被告人的行为何以构成盗窃行为给出任何明确的说理,也没有从实质上反驳辩护律师的辩护要点。 那么,本案一审法院在经过重新审判之后,又是如何认定 减轻情节以及减轻刑罚的幅度,应当有较为充分的裁判理由,并进行必要的法律推理,从而确保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这种法外开恩的裁判表示信服。 当然,法院假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87.html -
了解详情
是相互矛盾的,通常是简单的、无意识的和情感性的;群体通常是缺乏推理能力的,虽然群体意识中也有理性,但是群体没有逻辑推理能力,不能辨别真伪或 ,这个框架将我们自己和他人视为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加以考量。[22]这就是说,法治的实质是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体系及其实现。[23]权利义务体系不仅是法治建立的基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70.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认定犯罪来说,社会危害性的标准应当让位于刑事违法性的标准。如果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发生冲突而使一般公正与个别公正不能兼得时,应牺牲个别公正以实现 确定性的假定为基本前提。所谓法律的确定性,是指已经存在的法律规则作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可以为处理具体的案件提供肯定与唯一的答案。按照规则主义刑法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300.html -
了解详情
认可结果犯之所以区别于行为犯,关键在于构成要件包括了犯罪结果。因此,合乎逻辑的推理是,对于结果犯而言,缺少犯罪结果即导致构成要件的欠缺。而针对这一看似 不能圆满解决上述疑点。因为我国刑法第13 条的但书是我国犯罪定义形式与实质相结合的表现,针对所有分则条文皆具有总括意义,绝非仅仅和那些含有定量因素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1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