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的主管人员。这种观点在司法实践中也有一定的影响,获得了一定的认同。 在上述四种观点中,决策作用说和组织、指挥、决策作用说观点较为近似。这两种 主要作用。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直接是就危害行为的作用力及其对造成危害结果的原因力而言的,只有在单位犯罪的意志形成中和单位犯罪实行的相关环节中起到了主要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186.html -
了解详情
方面,非犯罪化与罪刑法定原则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非犯罪化在本质上是压缩犯罪圈,通过建立出罪机制,将一些轻微的危害行为从刑法干预范围中排除出去,从而也 受西方国家非犯罪化、轻刑化思潮及其实践的影响,非犯罪化重又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就非犯罪化的背景和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与西方国家显然不同。西方国家的非犯罪化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913.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这种责任就应当仅指涉两种情况:一是他预见课以责任对其行动的影响,从人的智能上讲是可能的;二是我们可以合理地希望他在日常生活中会把这些影响 萨克:《刑法哲学》,谢望原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37页。 [7] 根据行为推定犯意是推定犯罪构成的一种技术运用。根据储槐植先生的界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40.html -
了解详情
安全的性质,因此应定为交通肇事罪。 我认为后一种意见是正确的。因为: 第一,交通肇事罪所强调的是违反交通规章制度的行为对公共安全的危害,而不是交通工具本身对公共 的原因来看,主要是陈某违章超车驶入逆行造成的,而对陈某的造成事故的违章行为,李某并没有指使。我认为,从犯罪构成的角度出发,后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32.html -
了解详情
依存的关系,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实行行为,都会使犯罪的性质发生改变。例如,刑法第236条规定的强奸罪,其构成要件的行为就是复杂危害行为,其中一个是暴力、胁迫等强制 该条文则是把实施拒不退还的行为作为构成侵占罪的情节。这类犯罪情节虽然对犯罪的构成具有决定性意义,但并不影响犯罪既遂的成立。譬如,拒不退还虽然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14.html -
了解详情
起火之间的因果关系。 所谓人为条件,是指通过人的有意识的行为,对结果的发生所起的影响和作用。比如,某甲致某乙重伤,某乙住医院治疗时,遇医院失火而被烧死 是条件。如吕心廉先生在《谈谈犯罪的因果关系》一文中指出:刑法上对因果关系的研究,就是从现象的普遍的相互联系各个环节中,抽出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599.html -
了解详情
了票据,这时已经预见到出具票据可能造成较大损失而对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即为间接故意;(三)从行为人的犯罪目的看,行为人非法出具票据多出于牟利,也有的出于 出具票据,而收受贿赂尚不足以构成受贿犯罪的情形。有观点认为这时更应注重对行为本身的关注,由于非法出具票据行为对金融机构的财产产生直接威胁大,这种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448.html -
了解详情
。它破坏了用于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的财政资源分配,并改变了公共支出结构。贪污腐败行为除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外,还会危害自由贸易,妨碍正常竞争,并破坏作为 犯罪事实推定其主观罪过。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是符合犯罪构成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的行为,亦即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情状,对决定是否适用严格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029.html -
了解详情
以司法人员(主要是法官)为适用对象。[①]刑法一经公布,便意味着一旦实施符合犯罪构成的行为,就会被处以某种刑罚,其中包含着国家禁止人们实施某一行为 。在刑法客观主义之下,行为人之所以成为罪犯,首先是因为其行为是危害行为;其次,是因为其对该危害行为具有罪过,要承担刑事责任。行为本身具有危险或者造成了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38.html -
了解详情
: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交易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交易市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原则性规定方式。即在非刑事法律中只原则性规定对某行为依法追究刑事 版,第1153页,第314页。我们认为,严重破坏金融关系和危害金融秩序是因果关系,即因为某行为破坏了金融关系,才使金融秩序遭受损害;金融关系和金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7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