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的常情、常理与常识之判断,而非法律是否有规定以及如何规定。从根本上看,法治社会中刑法不过是认定犯罪的一个象征性符号(象征法律之权威而非国王之权威) 一法律依据 中国现行刑法同西方各国刑法相比较,有一非常鲜明之特点即立法对大多数犯罪行为既定性、又定量(而西方各国为立法定性、司法定量),表现在法条规定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84.html -
了解详情
渎职罪中有相当部分属于海关工作人员实施放纵走私的犯罪行为, 故放纵走私罪与走私罪中的海关工作人员与非海关工作人员如何进行罪名确定对于渎职罪中身份犯与非身份 或容忍态度, 不能因为身份犯明知存在犯罪行为并在客观上起了帮助作用而认定为共生罪的共犯, 而应当认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渎职罪, 因为身份犯与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45.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对于案例一和案例二均应按照数罪并罚原则处理。即将案例一中的四次盗窃行为分四次处罚,每次首先区分出不同的犯罪人种类并以一罪定罪处罚,得出一个宣告刑 行解体,则只构成一般的数次同种共同犯罪模式,而不能认定为犯罪集团模式。 (三)理论界定的意义 在刑法理论上,如何从刑法的基本原则出发,为共同犯罪寻找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590.html -
了解详情
生产力有害无利也不应当认为是违法犯罪行为。但鉴于本文上面对经济犯罪概念的界定,因此认为经济犯罪的认定标准仅仅是行为符合刑法的有关犯罪构成是不够的。在确定经济 某种经济行为会对经济运行造成严重的危害,应当成为刑法的规制对象。但具体如何确定以及应受到何种惩罚,即罪的明确化和刑的具体化却应当由刑法来实现。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559.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在抢夺的过程中触犯其他罪名的,如何处理,我们认为,应当本着犯罪构成和罪数形态的基本原理予以界定:如果抢夺行为与其他犯罪行为之间具有包容、竞合、吸收或者牵连 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并且携赃逃离现场,即实际控制所夺取的财物的,才能认定是抢夺罪既遂,未实际控制所夺取的财物的,是抢夺未遂;[15]三曰控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394.html -
了解详情
共同犯罪中的间接实行者,通常是上级部门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他们对下属的犯罪行为暗中默许、放任不管,甚至公开支持,因而根据职权相关原则,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规定。例如,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7月8日颁布的《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中规定: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行为人与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884.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况下贸然认定网络上的针对非特定对象、随机访问者的传授犯罪方法行为为犯罪似为不妥。第二个问题是应该如何处理针对相同对象的教唆犯罪行为和传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64页。 [10] 参见于志刚主编:《网络犯罪定性争议与学理分析》,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3页。 [11] 参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22.html -
了解详情
评判是否符合社会要求,我们在认定犯罪故意的阶段,需要了解的是行为人站在自己立场的真实的认识和评判。在这个阶段,还不涉及社会如何评价他的认识的问题。如果 规定的不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根本上讲,这种法定概念排除了行为人决意实施犯罪行为的意志在犯罪故意中的价值,这在刑法理论上是不适当的。从而也排除了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447.html -
了解详情
有犯罪构成。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这样措词,就是指出确有犯罪事实。由于犯罪构成被理解为法律认定的犯罪行为特征的总和,所以在这些人看来,判定应负刑事责任的 犯罪之犯罪构成论。现在的问题主要不在于如何把四要件论发展到完美无缺的程度,也不在于如何选择一个理论体系、抛弃另一个理论体系,而在于明确理论倾向、风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901.html -
了解详情
了犯罪行为的人。而什么情况下可以说实施了犯罪行为呢?按照我国刑法学的通常见解,行为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犯罪构成的四个方面的要件。即行为人不仅客观上实施了 而不履行,以至引起危害结果的场合,可以说,符合作为犯的构成要件。但是,如何确定行为人具有作为义务,则要法官根据社会一般观念加以补充,进行详细的价值判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6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