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就是缺乏罪责的。但是,行为人在处于一种对自己举止行为的违法性具有不可避免的认识错误时(《刑法典》第17条),或者在他实施符合行为构成和具有违法性的 罪责扩展到责任及其从刑罚目的理论的派生 在确定了行为人符合不法地行为之后,他在刑法上的责任,也就是他是否必须受到刑事惩罚的问题,还没有被决定。根据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400.html -
了解详情
时代的烙印。所以,折衷说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更具前瞻性和发展动力。 (二)我国刑法理论中犯罪中止成立条件问题 我国学者对中止犯成立条件的论述,虽然在文字表述上 不可能构成重复侵害行为,而应当按照主观上的认识错误的理论和实践来对待。同时,这里的行为人的认识,理应包括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还没有完成这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445.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或者不考虑这一风险,或者虽然认识到这一风险仍然我行我素,刑事上的过失就可能被推定;若某人错误的低估了一个风险或者错误的认为他可以降低这一风险,其 和侵权过失。第三,传统民法理论一向认为,区分故意和过失,在刑法上对于定罪量刑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民法上对于确定行为人的民事责任并无实际意义。因为民事责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88.html -
了解详情
盗窃,有1%的成分是正常取款?但这显然是违反刑法上对行为进行评价的理论的。许霆案一、二审判决的表述正好也犯了这样的错误。 [23]如果从实质上来看许霆 这也有失妥当性。 其四,有论者提出,许霆的行为并不是使银行管理者产生处分财产的认识错误的欺骗行为,并且机器是不能被骗的,故不能构成诈骗罪,当然也不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541.html -
了解详情
被理解为观念形象(Vorstellungsgebild),其只能是规律性的、有助于理解的东西,逻辑上先于其所属的犯罪类型。[10]正是基于对犯罪类型与犯罪的指导形象的区分 责任无能力、违法性认识错误和期待不可能等事由的,则否定罪责的成立。对于罪责排除事由以及客观上的罪体排除事由,只在刑法总论中加以讨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964.html -
了解详情
的观点,成立犯罪中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 犯罪中止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犯罪中止的时间界限为在犯罪过程中,但对于什么是犯罪过程并没有立法上 不可能构成重复侵害行为,而应当按照主观上的认识错误的理论和实践来对待。同时,这里的行为人的认识,理应包括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还没有完成这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135.html -
了解详情
,我们的法学库有关这方面的回答可谓堆积如山,而且,其中称得上远见卓识者不计其数,为我们今天认识自己的法律提供了一套非常丰富和具体的实证法律概念群,也为法律分析工具 即对权利概念的基础地位的轻易否定的错误。哈特仍然同意义务或制裁概念是法律的最一般概念之一,不过它只是刑法上的基础概念。法律可以划分以制裁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03.html -
了解详情
迷信犯。前者认为不能犯未遂的处罚依据是具有社会危害性,但后者认为行为性质上没有实现构成要件可能性而不处罚。 二、 理论根源的分析 从上述分析,我们了解 及危险性程度判断上的不同。但在中国刑法理论中,坚持主观主义立场的通说认为行为人的主观危险性决定其一旦行为即可构成犯罪,方法或对象不能只是认识错误导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868.html -
了解详情
齐全,如金额、收款人、出票日期等,否则为无效票据,不得进入流通。故刑法上的伪造票据专指假冒出票人名义签发票据,至于其他像背书、承兑、保证 如窃取个人储蓄资料,套取或猜配密码……等等方法,从而使受骗者或金融机构基于错误的认识而自主处分财物,即“自愿”将财物交付行为人,整个过程都是在受害人的积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60.html -
了解详情
不联系当时的客观情况,不去考虑在当时的条件下制约人认识能力的客观因素就作为错误拘留、错误逮捕、错误起诉而要求予以赔偿,这显然不符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的认识 责任。这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相一致的。 三、从实体上看,《赔偿法》刑事赔偿规定与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立法旨意不符 1、逮捕只是为了顺利实现诉讼职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