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但司法实践当中,参与刑事诉讼的司法人员和辩护律师,往往忽略对行为人犯罪主观方面的认定,从而导致冤案的产生,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本文通过论述认为: 有修改 参考文献 ① 根据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2002年9月19~20日《证据的叹息》整理,资料来自该电视台网站。 ② 高铭暄《刑法学》第146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92.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但司法实践当中,参与刑事诉讼的司法人员和辩护律师,往往忽略对行为人犯罪主观方面的认定,从而导致冤案的产生,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本文通过论述认为: 精神病人在实施危害行为时是否属于“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或者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实施危害行为时属于“精神正常”?作者相信这不是单靠医学家就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63.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事审判对被告人犯罪主观方面的认定却显得过于草率,许多情况下根本就没有对被告人犯罪主观方面认定这一环节,比如本文中提到的两个案例。然而,在没有进行 。 参考文献 1、根据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2002年9月19~20日《证据的 叹息》整理,资料来自该电视台网站。 2、张穹《中国刑法教程》 中国检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607.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的情况下就判决被告人有罪,必然导致一些冤案的产生。为此,我们有必要将被告人犯罪主观方面的认定作为一项独立的内容认真研究。 【参考文献资料】 1、 《 单长字、梁华仁、张军、阮齐林主编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0年版 5、 《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赵秉志主编 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作者:龚凯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79.html -
了解详情
分给范某3万元后逃匿。 上述两个案例中,张某某、范某在他人实施合同诈骗行为的过程中,均起到了帮助作用,但主观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二人行为的性质不同。 人构成共犯。综上,对于共同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的认定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共同合同诈骗罪中,各共同犯罪人之间要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即通过犯意联络,均认识到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510.html -
了解详情
还是过失抑或故意、过失均可便不无疑问。难道我们为了追求所谓的形式上的体系协调就要置犯罪主观方面的实质规定性而不顾吗? 从刑法体系外部看,有学者关注了 ,司法实务中正是由于法官没有准确把握故意犯罪的认识要素,才出现了作有罪判决的案例。(34)因此,笔者认为,严守故意犯罪的证明要求将是我国今后限缩危险驾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5032.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客体开始?原因在于:(1)犯罪主体的判断可以把罪与非罪直接分开,犯罪主观方面的判断可以把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直接分开 诉讼法原理与案例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8}杨兴培.犯罪构成原论[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19}张明楷.犯罪论体系的思考[J],政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910.html -
了解详情
心脏有一刀伤且直达心脏,死者其它并无异状。从这一案例来说要确定有没有刑法意义上的客观方面的行为的存在,首先是发现了这一致损后果且这一至损性的 其是否满足客体要件。 总上所述,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经过重构应包括犯罪主体要加、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犯罪主观方面的要件。犯罪主体要件仅应以刑事责任年龄和精神状况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455.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是否存在犯意联络,是否认定为共犯,追究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则存在大量争议和难度。通过对共同故意伤害犯罪的案例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第一,从犯意联络 具有共同的犯意联络(承继共同犯罪的场合)。第四,从犯意联络的判断上看,虽然犯意是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而人的主观心理活动令人难以捕捉,但犯意联络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416.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是否存在犯意联络,是否认定为共犯,追究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则存在大量争议和难度。通过对共同故意伤害犯罪的案例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第一,从犯意联络 具有共同的犯意联络(承继共同犯罪的场合)。第四,从犯意联络的判断上看,虽然犯意是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而人的主观心理活动令人难以捕捉,但犯意联络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41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