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设施致害的制度现状 我国的公共设施致害的赔偿,在国家赔偿体系中处于空白状态。目前,我国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五条: 。但是必须明确一点,不能不加区分地把所有公共设施致害全部都纳入到国家赔偿体系中,对于有特别法规定的公用企业造成的损害应依特别法或民法解决,国家不负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234.html -
了解详情
受多种价值理念指导的,如自由、公平、正义、秩序、利益、效率等等。这些具体的法律价值范畴,都有可能体现到各种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中。因此,各种国家赔偿的归 责原则,特别是主观过错归责,也存在确定侵权人困难、从心理学或证据学上判断有无过错较难的问题。因此,有关专家认为:采取主观过错原则,实际上是国家避免自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417.html -
了解详情
拿得到钱的更少,甚至有了法律白条一说,有的省的执行赔偿率还不足30%。 一般而言,精神损害赔偿总会更多一些,一般的国家赔偿的执行尚且如此困难, 保障的责任,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对国家赔偿财政经费的监督。另外,改变目前的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垫付再申请财政核拨的制度,而由申请人依据有效赔偿判决书或决定书等,直接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544.html -
了解详情
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明确了赔偿确定办法,扩大了精神损害赔偿范围,为公正司法提供了法律依据,在我国的民事司法实践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已得到重大突破。被我国 过于简单,免责条款过多,使法律控制权力的效果并不明显。为此,许多国家的国家赔偿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推用公平原则、无过错原则、危险责任原则等原则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69.html -
了解详情
,而是在法律上构成了违法性行为。就此,对立法的不作为—即不改正该法律的行为请求国家赔偿的事例被允许(例如:东京地方法院判决,1977年8月8日判例时报第 。[9]古崎庆长认为:就非权力作用而言,在没有国家赔偿法时代,试图依据民法的规定来救济受害者;在有国家赔偿法的时代,非权力作用是不必要的概念;是强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81.html -
了解详情
的国家赔偿法规定了对刑事司法行为的赔偿制度,为对人民法院提起国家赔偿提供了初步的法律依据。 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则为对一切审判和执行行为提起违法确认 是消极的。 5、增加法院经济负担。根据《规定》,上级法院办理申请国家赔偿确认案件确有必要举行听证时,作出裁判的法院应到庭听证并说明裁判的理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17.html -
了解详情
过错”为归责原则,该责任属保险公司的法定义务,受害人享有直接的请求权,②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 ﹙该条确立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第五稿)》第三条对此亦进行了规定即:“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不论机动车一方有无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0013.html -
了解详情
什么?怎样理解经营者的补充赔偿责任? 答:司法解释规定从事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经营者或者组织者对相关公众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法律依据有二,一是民法通则第 的一次性赔偿金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按平均寿命计算的一次性损害赔偿金,事实上不会过于悬殊,甚至还互有短长。 第三,指向未来的一次性赔偿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9251.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赔偿具有一般预防功能。其一,通过惩罚性国家赔偿,使国家机关和人员明白哪些行为构成违法故意或严重过失侵权,并目明白其法律后果是很严重的一要承担数倍 对于“有权力无责任”来说已有历史进步意义的“有权力就有责任”观念进一步升华为一个更合乎法理的崭新观念:“有多大权力就应当有多大责任”。惩罚性国家赔偿就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239.html -
了解详情
1992年第1版,第109-110页。)日本确认公共设施致害国家赔偿责任的依据是:既然国家或公共团体建设道路、公园、学校等公共设施供广大国民利用,由于 致害的国家赔偿才较为明确。美国法律由于深受英国法律理论的影响,认为国家是至高无上的,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政府行政行为的侵害后,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并无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23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