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某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以上,因为李某已回到了住所地居住。另一种理解是,两人均属于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因为李某是为了规避法律规定而故意临时 适用上的随意性,并可能成为当事人规避法律的工具。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中一般地域管辖的例外规定是根据特定的事实对一般地域管辖原则的补充和变通,目的在于方便当事人诉讼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7598.html -
了解详情
: 1、由法院来最后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罪行,且在法院判决以前,不得将任何人当作犯罪人来对待。 民事诉讼法12条的规定明确表明在中国有权确定一个人是否 的确立有罪权受到侵犯。 尽管刑事诉讼法在总则中作为基本原则强调了我国确定一个人有罪的权利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但分则的很多规定却公开违背这一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884.html -
了解详情
如对立面的设置及公开听证,被公认为诉讼正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其体现的程序理性可使中国传统上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法官减负,形成法官、代理人、当事人、公诉人、 制度、辩护制度乃至陪审制度,是清末法理派针对传统审判方式之弊而提出的变革措施。《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第13条规定除特殊情况外,庭审应公开进行。第72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398.html -
了解详情
明文规定案件的管辖法院。法定管辖是管辖制度中的基本制度,是整个管辖制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级别管辖、地域管辖都属于法定管辖。裁定管辖,是指根据 (试行)》第21条中,本来规定了非军人对军人提起的诉讼,按被告就原告的原则实行地域管辖。民事诉讼法对此没作规定。但是,在审判实践中,如果对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751.html -
了解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若干规定》第14条规定:被申请人提供相应数额并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作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解除财产保全,此处的相应数额应理解为被 纪要中。这部分规定一是效力层次低,二是内容模糊、操作性差;保障救济基本空白。申请人是否应该提供担保、是否交纳申请费、被申请人是否有权申请复议等缺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843.html -
了解详情
直接的,是当判决成立、宣示或送达之时所依判决本身所固有的效力,而如果将执行力理解为广义的,则执行力相对于其他效力来说具备了一种间接性,将 权利义务关系的确定即既判力生效的不同时刻。通过对本案的分析,笔者发现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的条文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突出,因而导致了司法实践之中出现了大量难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822.html -
了解详情
和调解实践注入源头活水,对调解制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调解保密性的内涵 作为民事诉讼基本原则,法院调解在民事诉讼法中有明确规定,特别是作为 是鼓励当事人参与调解,帮助当事人交流信息,探究共同话语,寻求解决路径,促进调解的自治性解决,而不对当事人作出结论或者裁断。调解人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双方当事人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11.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产生的不利后果(其所主张的有利的法律效果不被承认的后果)。[3]在认识和理解举证责任的问题上不仅应当把握举证责任的形式,还应当从举证责任的内容 是否妥当,我们认为要解决根本的问题只能通过修改民事诉讼法或制定证据法来进行。 (三)关于举证时限的例外问题 程序的不可逆性是一个基本的原则,但也不能把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50.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具有双重含义,弥补了《民事诉讼法》第64条只规定行为责任之不足,因而深具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于民事举证责任的双重含义,可以分别理解如下: (1) 行为 基础上决定接受诉讼请求或者驳回诉讼请求。本条第1款的表述表现上有别于民事诉讼法第64条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但实际上二者具有同质性,即提供证据者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61.html -
了解详情
整个社会秩序特别是法律秩序找到了制度化的契机,程序构成了良好社会状态形成的制度化基础。程序的基本特征契合了司法和谐的内在要求,决定了程序保障对司法和谐 的意志下配置适合于具体个案解决需求的程序机制。选择性条款而非命令性条款应当成为民事诉讼法内容体系的主要部分,这个原则只有在特殊情形下才能有例外。其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