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危害行为过失的意外事件、不可抗力通过犯罪基础要件的判断,在犯罪构成的第一层次即被阻却在犯罪圈之外。但是,这里的危害行为故意危害行为过失与中国大陆传统犯罪构成 与犯罪成立的关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2年会论文;于改之、温登平:《比较、反思与重塑:犯罪构成理论再探》,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697.html -
了解详情
的过程。认定犯罪性质的过程是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查明事实的逻辑顺序与适用法律的逻辑顺序在性质上是不同,因此犯罪构成的逻辑顺序也应该不同。 五 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客观上的杀人行为,离开犯罪主体,我们无法判断是否属于意外事件和不可抗力;离开犯罪主观方面,我们无法判断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同样道理,认定犯罪性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910.html -
了解详情
地等同于死罪、更不当判处其死刑。在此基础上,作者比较分析了多种有关受虐妇女犯罪的法律出路构想,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认为:立法上可以 的不可抗拒的“意外事件”规定、实际就是中国刑法“肯定了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主张。 [37] 这是因为,行为既然乃因“不可抗力”引起,就完全不发生行为人的意志操控与抉择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69.html -
了解详情
管理条例》的所有规定,那么保险人的义务将缩至仅对因不可抗力发生的交通事故承担赔偿责任。这与责任保险的宗旨实在是背道而驰。但是,保险标的的安全程度与 被保险人密切相关。为避免保险制度有可能导致的道德危险,避免社会财富之不必要的损失,法律不可能不对被保险人设置维护保险标的安全的法定义务。有学者对被保险人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80.html -
了解详情
。西方国家是比较注重证人宣誓制度的,宣誓的目的在于促使证人唤醒良知,加深当庭作证意义的认识。我国立法没有证人宣誓程序,而是采取法官向证人交代作伪证应付的法律责任,并 庭外证言作为证据的;(4)临终的人所作的陈述。(5)因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等不可抗力的原因不能出庭长的;(6)由法官提取的书面证言。(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77.html -
了解详情
了转化,进而使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的区分更加必要。 在德国,对于有关认定犯罪行为之经过、行为人之责任及刑罚之高度问题的重要事项,法律规定需以严格方式 。被告方承担证明责任的实体法事实通常包括:①被告方提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意外事件、不可抗力、精神不正常等积极抗辩事由;②被告方主张其行为曾取得同意、由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2817.html -
了解详情
患严重疾病或行动极不方便的;③路途遥远、交通极不便利的;④因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等不可抗力的原因而不能到庭的;⑤因特殊的工作性质不便出庭的;⑥其证言对案件 从各国立法例来看,西方国家比较注重证人宣誓制度,也有较完善的宣誓程序方面的规定,并通过履行此程序,提醒证人作伪证所要面对的法律责任。当证人一经宣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732.html -
了解详情
的关于中国刑法第16条的不可抗拒的意外事件规定、实际就是中国刑法肯定了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主张。(注:参见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16页。)这是因为,行为既然乃因不可抗力引起,就完全不发生行为人的意志操控与抉择问题,因而它不属于严格意义的适法期待不能。 第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343.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这样有着重刑传统的国家。在比较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犯罪构成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犯罪构成体系出罪功能之欠缺,提出自己的初步看法。 论文关键词 为是否构成犯罪,又何必在犯罪构成之外进一步对正当行为问题予以研究?例如,意外事件、不可抗力、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的行为,可以说是似乎、好像符合犯罪构成,但实际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49.html -
了解详情
达公司认为该印章是他人伪造使用,但并未提供证据证实,其应承担使用该印章与蔡振文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国达公司以聘用劳动合同上所盖的公章不属其所有而提出 出资1000万元,由蔡振文作为操盘手为其买卖证券,买卖证券风险发生亏损、意外事件、不可抗力、等造成的损失和不能变现的损失由国达公司承担,蔡振文月薪 ...
//www.110.com/panli/panli_839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