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当? (5)把准不动产善意取得的第四个构成要件适用于抵押权的善意取得是否妥当?是否应当对相关规定进行修改?以下分别探讨这五个问题,其中第四、 +登记对抗模式改为合意生效+登记对抗模式?从比较法上看,有不少国家对于船舶的物权变动采用合意生效+登记对抗模式。日本、法国自不必说,因为它们对于一般财产也实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900.html -
了解详情
权处分。”强制规定出卖人必须对标的物有处分权。两相配合,使我国“无权处分行为”的问题愈加值得商榷。梁慧星教授认为:“依合同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出卖他人之 予以肯定的评价。当然,如果买受人出于善意,则可适用物权法关于善意取得的规定,例外地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从体系上来讲,无权处分行为效力待定应系民法总则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88.html -
了解详情
,仅在抵押权随主债权让与而转让且未经登记的情况下,方可产生无对抗力的问题。但依合同设立的动产抵押权则在登记前均不具有对抗效力,这就涉及两个需要 的真正权利人(所有权人),故其无法产生善意取得的既定效果。 据此,未经登记的动产抵押权,不得适用善意取得。 三、抵押权对于从物的效力 从物为依附于主物而发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6795.html -
了解详情
国外通例,标的物上设定抵押后,仍得自由转让,故抵押物在依法转让时,抵押权人的抵押权并未受到侵害,而抵押权人在法律上享有追及权。〔30〕此时,如果需以优先权理论 及力是相互排斥的,适用善意取得的场合自然也就无从发生物权的追及效力。善意取得制度尚未解决的是当受让人为非善意时,原物权人的保护问题。在这种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73.html -
了解详情
,该条将转让合同有效作为善意取得的条件之一,是对善意取得的重大误解,建议删除该项的规定。 五、关于处分共同共有财产的有关问题 此处所谓关于处分共同共有财产 (二)关于主债权履行期届满后,是否应当再经过一段时间,抵押权人才可以行使抵押权的问题。 对此问题,笔者认为,原则上不应当有一个时间限制,但抵押人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52.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无效,其买卖合同(债权行为)并不无效。与此相应,其发生动产善意取得的前提条件也就是买卖合同有效、处分行为无效。我国台湾民法学者在论述动产善意取得 有效的转让合同获得标的物所有权,当然不发生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问题;如果权利人不追认且处分人事后也没有取得处分权,则转让合同无效,这种情形才有适用善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85.html -
了解详情
的立法理论模式和现行合同法第五十一条关于无权处分的规定,而不当引用我国台湾学者关于无权处分和善意取得的论述,正是本条误将转让合同有效规定为发生善意 、司法实务界关于实行浮动抵押尚缺乏心理准备以及在哪一个机关进行浮动抵押登记的问题尚未解决的条件下,物权法规定所谓动产浮动抵押制度,是非常轻率、非常危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74.html -
了解详情
的承认。进行不动产登记,就是该权利获得法律承认的过程。 不仅仅设立抵押权存在着必须登记的问题,而且其他的不动产物权的设立、移转、变更和废止都存在着同样的 ,他们仍然创造和接受了物权行为理论以及无因性原则,来替代或者部分替代善意取得的作用。这一点是令人深思的。无论如何,不论是从法理上看,还是从实践的效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84.html -
了解详情
,该条将“转让合同有效”作为善意取得的条件之一,是对善意取得的重大误解,建议删除该项的规定。 五、关于处分共同共有财产的有关问题 此处所谓关于处分共同共有财产 二)关于主债权履行期届满后,是否应当再经过一段时间,抵押权人才可以行使抵押权的问题。 对此问题,笔者认为,原则上不应当有一个时间限制,但抵押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854.html -
了解详情
性质有竞存抗争关系为前提,例如在同一标的物上有动产抵押权或质权时,始生对抗的问题。动产抵押权等依其本质即优先于债权,自不发生所谓对抗问题。( 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吉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228页。 [49]参见王泽鉴:《动产担保交易法上登记之对抗力、公信力与善意取得》,载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650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