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适用何种归责原则的争论,实质上是关于在新技术条件下可否及是否有必要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争论。通过分析,知识产权侵权损害 尽了高度的注意义务,无可指责,你仍然应当承担包括赔偿损失在内的民事责任。这显然是霸道逻辑,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凭什么可以要求社会公众对他的权利承担高度注意的义务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337.html -
了解详情
误解。今后,对于当事人在起诉时和以后的诉讼期间申请停止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可以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的 产权法中的该项制度得以准确地贯彻实施。正确确定举证责任人民法院审理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应当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4.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机关可以无偿使用,是不合理的。(2)缺乏对滥用知识产权行为的必要、完善的限制措施。(3)关于知识产权执法问题,尚有许多新问题值得探讨和完善,如对 和损害赔偿以外的其他救济措施、证据制度等,还须作进一步的探索。《民事诉讼法》在对知识产权的程序救济方面还存在缺陷,需要立法上的进一步完善。3、法官的综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27.html -
了解详情
,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也主张采用过错责任原则来解决此类问题。由于我国民法通则和知识产权法的一般侵权归责原则就是过错责任原则,所以在确定某种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域名注册、使用而引起的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的若干指导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使我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91.html -
了解详情
医学鉴定、文书鉴定、会计鉴定、技术鉴定、产品质量鉴定、行为能力鉴定等等。1知识产权诉讼与普通民事诉讼一样,也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鉴定问题,但更多的是一些科学技术、文学 中登载了谢冠斌、程永顺和田锡平等人的多篇关于知识产权鉴定的论文。5陈敏《论知识产权诉讼中科技知识的鉴定》载《法律适用》2000年第2期。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97.html -
了解详情
的出现,对传统的民事权利的性质和保护都提出了挑战。如何将传统的民事理论运用在知识产权权利的界定和保护上,同时,通过对这一新型民事权利的研究和实践 共同侵权,如商标印制人和使用人的侵犯商标权的情形。关于知识产权“损害结果”的特殊性对共同侵权认定的影响。知识产权侵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数个侵权行为才能导致最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27.html -
了解详情
,制裁则是其辅助功能;补偿与制裁又相辅相成,共同起着规范和调整民事主体行为和知识产权关系的作用。这是由于受害人只有获得赔偿才能弥补自己的损失,权利才能 可以不将惩罚性赔偿作为一个独立的赔偿原则。 三、法官斟酌裁量赔偿原则。无论关于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法律条款规定得多么严密、具体(这实际不可能作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836.html -
了解详情
权益保护法和其他私法法规,并把具有重要价值的判例也编入其中。民法典中关于知识产权编的设计,后来由于立法技术上的困难而被取消。另一重要原因是 民法典体系之中。 俄罗斯民法典。1922年苏俄民法典有关财产权各编没有涉及知识产权。1961年的苏联民事立法纲要及后来的俄罗斯加盟共和国民法典既弥补了以往的缺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457.html -
了解详情
一些教科书和学术专著并不给出定义,只介绍各类知识产权(如专利、商标、版权等)的具体内容或范围[20].关于知识产权的各种国际性文件通常也回避对 时间性及地域性等,都是由于“法定”而产生的。 (六)知识产权的主体 知识产权的主体为民事主体(Civil Subject),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一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354.html -
了解详情
误解。今后,对于当事人在起诉时和以后的诉讼期间申请停止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可以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的 产权法中的该项制度得以准确地贯彻实施。正确确定举证责任人民法院审理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应当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