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这些事由主要包括不可抗力、意外事件以及当事人所不能预见的第三人的过错等。 我们认为,风险负担与违约责任归责原则有密切联系。在我国合同法中,在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实现了由过错责任向严格责任转化的情况下,风险负担的范围也应相应的缩小。由于风险负担是在双方当事人均不负担违约责任时对不幸的损害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611.html -
了解详情
;(2)因发包人原因未能按合同约定支付合同价款的;(3)发包人违反第10.1款〔变更的范围〕第(2)项约定,自行实施被取消的 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解决。17. 不可抗力17.1 不可抗力的确认不可抗力是指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不可预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且不能克服的自然灾害和社会性突发事件,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6001.html -
了解详情
免责事由(例如不可抗力等)。 二、严格责任原则在合同法上的合理性 严格责任原则作为一种区别于其他归责原则的归责形式,意味着其能够在合同法中独立地存在, 原则。例如,《德国民法典》第325和326条关于负责的规定,远远超出了个人过错的范围。很多不属于过错的情况都可能产生责任。例如,如果在履行契约过程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3001.html -
了解详情
干涉的必要。因而各国大都允许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得以协议免除合同责任,我国《合同法》显然对此也予以了肯定。但免责条款如果适用不当,则会对债权人 的事件,突出其无法预见性;不可抗力是指即使可以预见事件的发生,但是不能够避免,突出其不可避免性。而我国现代合同法中的不可抗力是指不可预见、不可避免并且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9865.html -
了解详情
分析,笔者建议对情势变更应予以承认,并采以上对不可抗力的归置方式处之。2.拒绝履行我国合同法第94条第二款规定,对该款的前半段学界有两种不同理解。一种观点 、应返还的物因毁损、灭失或其他事由不能返还的,应当按该物的价款予以返还。(二)损害赔偿损害赔偿的范围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无过错方的一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970.html -
了解详情
免责事由(例如不可抗力等)。 二、严格责任原则在合同法上的合理性 严格责任原则作为一种区别于其他归责原则的归责形式,意味着其能够在合同法中独立地存在, 原则。例如,《德国民法典》第325和326条关于负责的规定,远远超出了个人过错的范围。很多不属于过错的情况都可能产生责任。例如,如果在履行契约过程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18.html -
了解详情
自无再诉诸情事变更原则保全自己之道理。此种情形与迟延履行期间发生不可抗力的情形非常相似。依据我国《合同法》第117条第1款之规定,迟延履行期间发生不可抗力 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 情事变更与不可抗力、商业风险的厘定 情事变更原则不可不用,也不可妄用,过犹不及,正是这个道理。如何在审判实务中把握好这个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138.html -
了解详情
意外事件,虽然民法通则规定了意外事件为免责事由,然而《合同法》中除了明确规定不可抗力为免责事由外,其它的要看法律具体条文的规定,故意外事件不是通用的免责事由 应该先进行刑事诉讼,待刑事诉讼终结后再进行民事诉讼。其实,这两种解释在审判实践中是有问题的,狭义的解释的范围太小,不足以体现先刑后民的原则的精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887.html -
了解详情
由此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与繁荣。(注:杨立新、张少锋:《关于制定统一合同法中的几个问题》,载《河北法学》1996年第3期。)解除合同等于使本已 合同解除事由就成为首要问题。详言之,拒绝履行、非定期债务的迟延履行及不可抗力之间,因三者都具有独特的内涵和适用范围,因而彼此是一种不具有相互包容性的并列平行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43.html -
了解详情
的条件。这里一般要求“显失公平”的严重程度,如果仅产生少量的不公平的结果,应属于商业风险的范围,且当事人一般可以预料到,就应排除情事变更原则 渊源之一。但实际上,第79条是关于不可抗力的规定。[58]1999年3月13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草案)〉审议结果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8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