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局限性也是无法克服的。人民法院适用法律的顺序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近年来才被允许在判决中加以引用,而且在法律效力上永远只能排在法律之后 的主体,理由是: 第一,从程序上看,复查程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民事诉讼程序。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都有专门章节加以规定,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464.html -
了解详情
权力的恣意。近年我国对审判权的监督可谓种类繁多,不仅有法定的审判监督程序,还有纪检监督、人大监督、舆论监督等等。但由于监督所固有的事后性和监督者难以受到 产生司法腐败的真正“温床”,这是任何监督措施都无法根除的。最佳的办法还是采取分权制约,着眼于程序遏止司法腐败。在民事诉讼中,就是扩大诉权、尊重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4.html -
了解详情
会各自颁发解释,从而引发司法无序。如最高检察院于1990年、1992年分别制定《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第64条的暂行规定》和《关于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抗诉工作 裁判失去了依据。而且既然司法解释是公开的,允许文书引用可使当事人全面了解裁判理由,从而利于法制宣传、减少无谓上诉与申诉,符合诉讼经济原则?。至198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413.html -
了解详情
会各自颁发解释,从而引发司法无序。如最高检察院于1990年、1992年分别制定《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第64条的暂行规定》和《关于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抗诉工作 裁判失去了依据。而且既然司法解释是公开的,允许文书引用可使当事人全面了解裁判理由,从而利于法制宣传、减少无谓上诉与申诉,符合诉讼经济原则。至1989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79.html -
了解详情
之所以要如此规定,按照某些学者的解释,主要考虑到:第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一贯的指导思想。民事诉讼法中设立审判监督程序就充分说明其立法本是 大陆法系国家尤其是德日民事诉讼立法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改革,确保一审事实审的中心地位,并充分发挥二审本应具有的功能,以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49.html -
了解详情
,联系《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其他条款以及三大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来看,只能通过审级制度或审判监督程序来进行,除此之外,法律并未规定任何其他形式的监督 指定专人审查后以书面方式告知下级法院对案件的处理意见。三是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方式答复,一般是以“批复”的形式出现的。[18]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99.html -
了解详情
从程序和实体上不断缩小调解和判决的距离,最终完成民事审判方式由传统的“调解型”向“ 判决型”的转变。近阶段完善民事诉讼调解监督的法律规定或司法解释 ,调解功能能否真正有效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够保证自愿原则实现的法律监督措施。 1、明确规定禁止当事人之间采取以强凌弱、威逼要挟等不正当手段达成所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95.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以及《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从广义的法律依据上讲,还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在《民事诉讼法》中,首先在第14条规定了民事检察 再审后的判决,认为判决确有错误,可以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在法国,共和国检察官在民事诉讼中,既可以作为主当事人参加诉讼,也可以作为从当事人参加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00.html -
了解详情
这会不会给当事人行使诉权带来一些负担?负责人:《解释》确实对“具体的诉讼请求”作了列举规定,但这不是司法解释增加的要求,而是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第 审人民法院发现未上诉的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由于相关的民事争议属于一个独立的民事案件,只是为了便于一揽子解决纠纷,才与行政案件一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7831.html -
了解详情
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法院对审判权的独立行使,不利于司法公正与社会正义,从而主张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否定论或有限论[3]。笔者认为,对于检察机关是否有必要 程序,也不能通过参加诉讼对正在进行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只能等到诉讼结束,法院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才能通过审判监督程序进行监督。这说明检察机关抗诉受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2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