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负有调查收集证据的义务,即使当事人不举证,法官也应依职权深入群众,探知案情,这是国家干预原则在证据制度上的体现,也是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特点。 的诉讼观念[J].制定民事诉讼证据法[J].法学前沿,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9(4)4647。 [14]甘力.论我国审前准备程序之重建[M].北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289.html -
了解详情
关于要证事实存否之内心确信,其也不能据此作为裁判基础而只能依举证责任分配之规则作出对负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不利的裁判。这不仅会损及对事实真相的发现,也 参见前注[9],[日]梅本吉彦书,第731页。 [11]因民事诉讼以对立的两造当事人之存在为前提,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皆有可能被法院询问而作陈述,故当事人陈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409.html -
了解详情
在民事诉讼中,当法院依职权对有关当事人的事实主张采用司法认知时,便可免除其该当事人对该事实主张的举证责任。然而,目前在我国司法审判实践中,不少法院 能属于这种已知悉的事实。(注:参见〔台〕黄培栋著:《民事诉讼释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2年版,第471页。)我国台湾“民诉法”第283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355.html -
了解详情
排除。 4、证据失权规则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失权规则,亦称证据失效制度,它是指在法律规定或法院指定的期限内,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没有向法院提出的证据, 法典》、《澳大利亚联邦证据法》。 [13] [日]松冈义正著,张知本译:《民事证据论》(上),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2年版。 [14]何家弘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62.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认为,以上定义都是从世界可知论的角度出发的,都没有离开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的束缚,因而不能准确反映民事诉讼证据的本质特征。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审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证据的时效性审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了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制度,对防止当事人搞证据突袭和提高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04.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对新的证据情形作了进一步的规定,新的证据在一审程序中主要是指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 》,《现代法学》,2008年第5期。 (7)韦经建著:《论我国民事诉讼中新的证据》,法大民商经济法律网,2008年6月。 (8)王刚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470.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认为,以上定义都是从世界可知论的角度出发的,都没有离开“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的束缚,因而不能准确反映民事诉讼证据的本质特征。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审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证据的时效性审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了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制度,对防止当事人搞“证据突袭”和提高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282.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认为,以上定义都是从世界可知论的角度出发的,都没有离开“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的束缚,因而不能准确反映民事诉讼证据的本质特征。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审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证据的时效性审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了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制度,对防止当事人搞“证据突袭”和提高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65.html -
了解详情
又要看到,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推动下,正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变化的大方向或趋势是由传统的职权主义审判方式向英美法的当事人主义审判方式 的时限内不提供证据,则失去了以后再次举证的权利。这样推行的结果便是:一审法院成为事实认定的主要场合,集中审理主义的原则得到了体现,由此使得一审中心主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96.html -
了解详情
正文】 2001年12月6日通过并已于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解释》)第4条规定:下列侵权诉讼 法学者一般在三种意义上使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概念,第一种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倒置,是指在诉讼的审理进行中,承担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提出本证对要件事实予以证明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