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对自然人处罚过重。(3)在审判实践中,对于法无明文规定的单位犯罪,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单位组织实施的自然犯,如故意杀人等,必须追究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即既不处罚单位,也不处罚责任个人;(2)单位实施的危害行为,法律有明文规定的,以单位犯罪论处(负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反之,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836.html -
了解详情
》的生效,国际刑事法院正式诞生,其宗旨在于对战争罪、种族灭绝罪和危害人类罪的主要责任人进行追诉。[1]尽管就追诉前述犯罪人已经存在诸多理论,但是许多从事 对成本-收益进行清楚而理性的分析,即使受有限的信息和/或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并不考虑非理性的决策。然而,有充分证据表明多数犯罪行为都受决策中非理性因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822.html -
了解详情
缺乏制度的保障容易反复。进一步来看,其问题是仅限于人的进路的分析,而忽视了制度的进路分析的重要性,正如著名法理学家苏力所言,追求制度改革的 后的监督保护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假释犯考验期间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管束,及时避免假释犯在考验期间再次犯罪而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是对假释犯进行监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407.html -
了解详情
危害性或者应受刑罚性的行为不以犯罪论处,详细分析如下。 1、人罪功能:以犯罪构成为依据,强调行为的刑事违法性特征。 犯罪概念和犯罪构成是抽象和具体 性(主观恶性)判断,如果不能于客观危害和主观恶性方面予以排除,就理应构成犯罪。传统刑法理论中,社会危害性的认定依赖于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即刑法是否禁止这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49.html -
了解详情
[论文关键词]危险犯 实害犯 犯罪既遂 犯罪中止? [论文摘 要]分析危险犯既遂后主动排出危害状态的行为的各种观点,归根结底是我国没有厘清危险犯的概念。 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袁彬、华启和:《准中止概念及在我国刑法中的倡导》,《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3期。 作者:高绍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645.html -
了解详情
,兜底条款在本质上属于概然性规定,亦被我国学者称为堵漏条款。 刑法对犯罪行为的规定天然地具有不周延性、不完整性。对此,中国古代曾采用比附援引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 [31]参见林维:《刑法解释的权力分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41页。 [32]参见王作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00.html -
了解详情
,兜底条款在本质上属于概然性规定,亦被我国学者称为堵漏条款。 刑法对犯罪行为的规定天然地具有不周延性、不完整性。对此,中国古代曾采用比附援引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 [31]参见林维:《刑法解释的权力分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41页。 [32]参见王作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56.html -
了解详情
,兜底条款在本质上属于概然性规定,亦被我国学者称为堵漏条款。 刑法对犯罪行为的规定天然地具有不周延性、不完整性。对此,中国古代曾采用比附援引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 [31]参见林维:《刑法解释的权力分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41页。 [32]参见王作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55.html -
了解详情
,兜底条款在本质上属于概然性规定,亦被我国学者称为堵漏条款。 刑法对犯罪行为的规定天然地具有不周延性、不完整性。对此,中国古代曾采用比附援引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 [31]参见林维:《刑法解释的权力分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41页。 [32]参见王作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54.html -
了解详情
上首次提出了犯罪使社会遭受到的危害是衡量犯罪的真正标准的命题。但贝卡里亚关于犯罪本质的界定具有非实证的特征,是一种社会学的分析。当费尔巴哈着手建立实证的 自然法思想的理性法哲学,无法说明诸如反伦理、反宗教等行为的可罚性,对许多犯罪(如伪证罪)也不能够说明,同时,其理论在体系上也存在缺陷。[10]在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15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