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实这一定义中找到答案。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现存的一切都是事实。但法律不评价所有的事实。法律只评价行为。法律评价占有,说明占有是一种行为 》,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520页。 [19]关于过错和民事责任的关系,参见李锡鹤:《论过错是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载李锡鹤:《民法基本理论若干问题》,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828.html -
了解详情
公民的住宅。但完整意义上的住宅权应当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一方面是禁止非法侵入,另一方面是禁止和排除拒不退出的行为,外国如日本通常将要求退出权视为 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本规定虽然涉及国内法和条约的关系问题,但我国制定法系的内在意蕴决定了它只能在民事法律范围内运用,而难以在整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2.html -
了解详情
发展历程,总结发展经验,把握发展趋势,对正确认识和开展民行检察工作,坚持并完善民行检察制度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行检察工作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 的若干规定》,为开展对渎职行为调查进一步提供了依据。 (四)民行法律监督发展阶段 2010年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第二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会议是民行检察工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3290.html -
了解详情
对子女的抚养权。该判决做出后,议会立即表示要着手进行相关民事法律的修改,尽管按照荷兰的宪政制度,议会并没有义务这样做。我们在本案中可以看到,荷兰最高法院并 )。他告诫人们,依据加尔文教的教义,所有的人都是罪人,规则的制定者和议员们并不例外,因此应当予以控制。没有司法审查,公民权利就没有意义,不建立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563.html -
了解详情
二、证明责任转移起始点之分化 通常意义上,人们为一定行为时的主观意识包括三类,即自利主义意愿、利他主义意愿、受到胁迫;民事诉讼中,提供证据之主观证明责任 在西欧国家普及,德国古代法和寺院法、普鲁士一般裁判法中均有体现。该制度主张以法律预先设定的各种固化规则作为裁判者认定证据的依据,裁判者心证亦具有下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731.html -
了解详情
记录等。大陆法系国家侧重于通过诉讼程序的运作来实现对证据的筛选。因此对证据的分类就必然要适应这种调整方式。在法国民事诉讼中,证据被分为书证、证言 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的规定,尚有不妥之处:一方面,我国法律明确赋予公民的权利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民主权利、人身权和财产权,如果认为当事人的取证行为侵犯了上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31.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与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矛盾、制止非法取证与维护民事法律秩序的矛盾。另一方面,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收集证据的具体情形也多种多样:有的对他人的 卷的证据,经审判人员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美国宪法第4条修正案对政府的搜查和扣押行为做出了限制,规定:人民保护其身体、住所、文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39.html -
了解详情
同类的权利时一般通用 maritime lien这一用语来表述。但是,各国法律赋予这一用语的含义和其所包括的范围却不尽相同。对于究竟应当如何翻译该词,以前, :将lien分成以上四种类型依据何在?船舶优先权对应的是法定留置权,还是占有型留置权对应衡平留置权,抑或是另有对应?从上述分类中我们看不出有任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93.html -
了解详情
,即具有刑事违法性。违法行为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有的是违反民事法律、经济法律、法规,叫民事违法行为、经济违法行为;有的是违反行政法律、法规,叫行政违法行为 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如何,除了调查研究证据之外,再没有其他办法。由此可见,刑事诉讼证据是正确认识案情的基础;是正确定罪量刑的依据;是迫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534.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与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矛盾、制止非法取证与维护民事法律秩序的矛盾。另一方面,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收集证据的具体情形也多种多样:有的对他人的 在卷的证据,经审判人员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美国宪法第4条修正案对政府的搜查和扣押行为做出了限制,规定:人民保护其身体、住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