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有些民事案件在客观上并不需要烦琐复杂的程序。 第二,当效率成为民事诉讼的价值目标时,效率就应当成为确立审级制度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固然,基于公正这一 裁判的上诉率不到1%。尽管这个数字本身不是可以取消这些民事案件当事人上诉权的主要理由,但数字所反映出来的审判规律完全可以成为对这些案件设置一审终审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31.html -
了解详情
,所谓的犯罪与侵权、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界限,充其量不过是制度变迁的结果,而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更不是带有意识形态意味的教条。[3](P98) 正是在刑 严重的刑事案件和确保司法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在西方,过度精致的对抗制程序与证据规则使得宪法保障的审判程序成本高昂,以致于它只能用来应付非常少量的严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51.html -
了解详情
或予以损害赔偿的权利;救济的方法是由程序法规定的,是实现救济权的程序、步骤和方法。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法律救济是指在民事诉讼的进程中,当事人所 法第179条和第185条规定的当事人申请再审以及人民检察院抗诉发动再审的理由有: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75.html -
了解详情
以发达的市场经济为背景的民事诉讼程序所共有的深层结构。该模型可以被简洁地称为对抗判定结构。以下首先考察结构的概念,并对什么是对抗和判定以及由这两个要素 这种类型的纠纷解决在实体上所能达到的正确性、妥当性与体现了对抗和判定的诉讼、审判程序有着紧密结合、相互支撑的关系。首先,可以考察一下对抗这一基本要素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414.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内追求这一目标以及实体正确的标准是什么。尤其是后者,往往决定着一种诉讼制度的正当化根基,因为实体正确与否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总需要有一些制度装置来确认 。我们已经指出了,我国的审判方式改革不能仅仅被看作程序技术和审判策略的变革,更应注意的是其中的正当化机制的转变。而传统民事诉讼的正当化机制与我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16.html -
了解详情
正在扩大的审判监督程序也奉行全面干预原则,因此这一规定经当年司法解释第180条的瓦解性诠释之后才恢复了立法的逻辑一致;随着90年代民事诉讼模式改革 的效力依据什么性质确定,等等。[20] 然而,实务界坚持实质审查制的一些理由并非全无道理:(1)起诉只经过形式审查即予受理并进入审判程序,在中国老百姓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677.html -
了解详情
即成为待决的。本章中的审判是指如诉讼没在简易程序中被缺席判决并且准备程序被继续而采取的措施。? 1.为审判作准备? 一个民事案件的处理分两个阶段,准备 证据来支持上诉,他应列出该证据并表明他意图借此证明什么以及该证据为什么在此前未被提出。仅在上诉法院提出的抵销主张可能被驳回,除非被认为不会有不当的不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231.html -
了解详情
。在宽泛的意义上,追求实体正确是一切诉讼制度的目标之一,问题是在何种范围内追求这一目标以及“实体正确”的标准是什么。尤其是后者,往往决定着一种诉讼制度的 。我们已经指出了,我国的审判方式改革不能仅仅被看作程序技术和审判策略的变革,更应注意的是其中的正当化机制的转变。而传统民事诉讼的正当化机制与我们正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92.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人、案件属于法院主管以及是否本法院管辖的问题等等。从民事诉讼的处分原则出发,法院对程序启动的控制应当是形式上的而非实质上的。作为提供司法服务的法院 “释明权”作为一个新概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民事诉讼法学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成为民事诉讼理论中的一个热点问题。②尤其是在实务界,审判人员对释明权问题给予了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58.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主要法律事实,而且在民事诉讼领域也是一个重大问题,涉及民事诉讼的性质和原则以及程序保障等民事诉讼领域的核心问题,在很多情形中甚至构成了这些核心问题 这就背离了国家设置民事诉讼制度和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的目的。如果从维护人权的角度来看,任何人不得无正当理由因同一争议而受到两次起诉和审判。一般来说,相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3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