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分岐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林某无罪。理由:被告人林某所实施的行为属盗窃未遂而非既遂,不存在转化问题。被告人林某在被害人发现后有拿小刀指着受害人的后背并 故意的内容必须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4、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一般抢劫罪,应以是否抢得财物为既遂与未遂标准。即抢到了财物,没有伤人,为既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295.html -
了解详情
其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针对这类性质严重的刑事犯罪活动,将认定既遂状态的时间提前是很有必要的,无论是购买还是卖出,只要以销售为目的完成了其中一个行为,就应视为 卖出均构成销售假药罪既遂。二是行为人通过盗窃、抢劫、捡拾等非购买方式取得假药的,试图销售获利,但尚未卖出即被查获的,系犯罪未遂。三是行为人因销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975.html -
了解详情
现象是错综复杂的,有些犯罪分子在盗窃犯罪的活动中可能有欺骗行为,有些犯罪分子在诈骗犯罪活动中也有秘密行为,判定其犯罪活动是盗窃罪还是诈骗罪,主要是看行为人非法占有财物时起 的数个独立成罪的行为中,如果有的既遂,有的未遂,只能认定为既遂。即使是轻罪既遂而重罪未遂时,仍以既遂论,但在裁判上可以根据具体情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1853.html -
了解详情
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理论界通说据此将犯罪未遂 2006年版,第36页。 [2]例如,轻微的婚内强奸案件,家庭成员间的盗窃行为,等等。 [3]事实上,在客观主义内部,关于未遂犯的处罚依据问题,又形成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835.html -
了解详情
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理论界通说据此将犯罪未遂的 2006年版,第36页。 ⑵例如,轻微的婚内强奸案件,家庭成员间的盗窃行为,等等。 ⑶事实上,在客观主义内部,关于未遂犯的处罚依据问题,又形成了形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05.html -
了解详情
持卡为盗窃所得,仍帮助其提款并分得部分款项的行为如何定性,存在着是构成盗窃罪还是转移赃物罪的分歧。笔者认为,此种行为应认定为盗窃罪,试分析如下。 认定为转移 人的控制,而置于行为人的实际控制之下来区分盗窃的既遂与未遂。五是控制与失控兼顾说,认为在认定盗窃既未遂时,原则上采用控制说,特殊情况下采用失控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800.html -
了解详情
现象是错综复杂的,有些犯罪分子在盗窃犯罪的活动中可能有欺骗行为,有些犯罪分子在诈骗犯罪活动中也有秘密行为,判定其犯罪活动是盗窃罪还是诈骗罪,主要是看行为人非法占有财物时起 的数个独立成罪的行为中,如果有的既遂,有的未遂,只能认定为既遂。即使是轻罪既遂而重罪未遂时,仍以既遂论,但在裁判上可以根据具体情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835.html -
了解详情
良用车拉着货物,实际控制着货物,已构成盗窃既遂。被告人周俊、吕建良担心被门卫发觉而将赃物从厂区北门送回,是被告人周俊、吕建良在完成盗窃行为后对 开走,其行为又如何定性?依检察机关的观点,与其说被告人周俊、吕建良的行为是盗窃未遂,还不如认定为中止。 有一种观点认为上述犯罪能够得逞,被告人魏勇起决定性作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527.html -
了解详情
客观构成事实是完全一致的。如果二者不一致,要么不可能成立既遂的故意犯(如希望的死亡结果没有发生,仅成立故意杀人未遂),要么属于事实认识错误(如明知是人而实施 了两个问题:其一,对客观构成事实没有认识,不可能成立既遂的故意犯,但通说却认为成立盗窃既遂,这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其二,自认为不使他人发觉的方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0754.html -
了解详情
客观构成事实是完全一致的。如果二者不一致,要么不可能成立既遂的故意犯(如希望的死亡结果没有发生,仅成立故意杀人未遂),要么属于事实认识错误(如明知是人而实施 了两个问题:其一,对客观构成事实没有认识,不可能成立既遂的故意犯,但通说却认为成立盗窃既遂,这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其二,“自认为不使他人发觉的方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14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