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愿的,客观上他对身体强制也是无法排除的,因而此时的行为不能视为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对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也不能让行为者负刑事责任。[51]对于 行为在中国刑事立法中体系性地位的调整与犯罪构成体系的改革 根据前文对中国刑事立法关于被迫行为体系性地位问题的分析,本文认为应当对中国共同犯罪人分类及被迫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05.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上的处理模式 尽管各国刑事立法者一般只对行为的性质进行考察,而不作定量的分析,犯罪构成中不含任何数量成分。正如我国刑法学家储槐植教授所言:十九 受限制的不起诉裁量权,即检察官对于那些虽然具有犯罪的客观嫌疑,符合起诉条件的轻微危害行为,在斟酌各种情况并认为不需要起诉时,可以裁定决定不起诉。实践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90.html -
了解详情
内容,但在特殊情况下,缺乏这一认识,故意犯罪就不能成立,认识行为的违法性一般说来不是故意犯罪的内容。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也不能绝对化,不能排除个别 根本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因为,虽是杀人,但却是杀掉危害乡里、作恶一方的亲人,显然是义举而且大义凛然,非但未危害社会反而对社会有益。此时,按照通说,将社会危害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45.html -
了解详情
俄罗斯刑法理论的发展。但Н.С. 塔甘采夫没有使用犯罪客体的概念,而是使用的是犯罪行为的客体的这一概念[13]。在十九世纪中叶,Н.С. 塔甘采夫的犯罪 。这一观点,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起,获得了广泛传播。在分析了作为社会关系形式的社会联系发展机制的内部属性后,А.В. 德罗兹多夫认为,下列的要件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503.html -
了解详情
俄罗斯刑法理论的发展。但Н.С. 塔甘采夫没有使用犯罪客体的概念,而是使用的是犯罪行为的客体的这一概念[13]。在十九世纪中叶,Н.С. 塔甘采夫的犯罪 。这一观点,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起,获得了广泛传播。在分析了作为社会关系形式的社会联系发展机制的内部属性后,А.В. 德罗兹多夫认为,下列的要件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73.html -
了解详情
三方面对其进行刑事定性:第一,行为人的主观意图;第二,行为人的行为的客观内容和力度;第三,危害后果与侵害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的强弱。 第一,关于行为人的主观 三,从接到钓鱼短信到实施汇款行为前一直没有发觉账户疑点。从个体单个受众角度分析,进行这样的犯罪谋划和实现这样的犯罪目的,是需要有一个非常自信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69.html -
了解详情
的俄罗斯刑法理论的发展。但Н。С。 塔甘采夫没有使用犯罪客体的概念,而是使用的是犯罪行为的客体的这一概念[13].在十九世纪中叶,Н。С。 塔甘采夫的 。这一观点,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起,获得了广泛传播。在分析了作为社会关系形式的社会联系发展机制的内部属性后,А。В。 德罗兹多夫认为,下列的要件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475.html -
了解详情
心理活动的描述,心理活动看不见、摸不着。因而,区别两者必须通过分析行为的外在特征来实现。间接故意对行为人没有客观条件要求,自信过失则对行为人有客观条件要求 态度,这种情况下,如果行为发生危害结果,不是过于自信过失,而是间接故意犯罪。[4] 三、醉酒驾车肇事行为的主观认定 交通肇事,仅指行为而不是罪,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977.html -
了解详情
心理活动的描述,心理活动看不见、摸不着。因而,区别两者必须通过分析行为的外在特征来实现。间接故意对行为人没有客观条件要求,自信过失则对行为人有客观条件要求, ,这种情况下,如果行为发生危害结果,不是过于自信过失,而是间接故意犯罪。 [4] 三、醉酒驾车肇事行为的主观认定 交通肇事,仅指行为而不是罪,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910.html -
了解详情
下,我国97《刑法》首次对计算机犯罪作了规定。文中笔者对计算机犯罪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计算机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及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对刑法有关计算机犯罪 行为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在计算机犯罪中,绝大多数危害行为都是作为,即行为通过完成一定的行为,从而使得危害后果发生。也有一部分是不作为,如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4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