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正在逐步强化。行政诉讼法上的调解与民事诉讼法上的调解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二者都具有诉讼法和实体法上的行为的双重属性①。行政诉讼中采用调解是当事人以行 理应允许调解,对具体补偿数额达到相互协商,解决纠纷的目的。 3、调解模式的选择应借鉴民事诉讼调解模式,结合行政审判的实践确定。调解是以自愿为基础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234.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诉讼法》也未规定其享有此种意义上的“决定权”。因而对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来说,那种认为审判委员会可以讨论决定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并且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必须执行其 的另一表现。依据《收费办法》的规定,第二审案件的受理费与第一审案件没有区别,都适用统一的标准和比例。而且,如果双方当事人都上诉,二审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98.html -
了解详情
主体、证据运用目的、证据规则等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行政诉讼衔接于行政程序之后,行政诉讼中的证据很大程度上受到行政程序中证据的制约 中国的实践出发,尽快明确当事人与法院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的权能划分,为两种权能的结合寻找有力的黏合剂,形成解决纠纷的互动机制,更符合中国现实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90.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实际上依然延续1991年以来的做法。而且实践中对行政裁决依然是提起行政诉讼,而对行政调解不服则提起民事诉讼。[11]这样的制度设计与诉讼原理并不相符,因为案件 年版,第119-120页。当代著名的思想家哈贝马斯从其著名的商谈理论出发,对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区别进行这样的论证,即司法权属于规范性运用,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791.html -
了解详情
资格的范围。 一、现有行政诉讼规则对公益诉讼的限制 1、原告诉讼主体资格的发展沿革。 行政诉讼的当事人适格判断,不同于民事诉讼。民事诉讼原告主体资格往往以民事实体法 行为的适法性,而非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但主观与客观的区别正变得模糊,公益与私益的划分并非一目了然。越权之诉在当代越来越具有主观因素,因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375.html -
了解详情
资格的范围。 一、现有行政诉讼规则对公益诉讼的限制 1、原告诉讼主体资格的发展沿革。 行政诉讼的当事人适格判断,不同于民事诉讼。民事诉讼原告主体资格往往以民事实体法 行为的适法性,而非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但主观与客观的区别正变得模糊,公益与私益的划分并非一目了然。越权之诉在当代越来越具有主观因素,因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332.html -
了解详情
对行政裁决不服依然是提起行政诉讼,而对行政调解不服则提起民事诉讼。 [5]这样的制度设计与诉讼原理并不相符,因为案件的性质应当根据纠纷的性质确定,而不能以 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 [6]当代著名的思想家哈贝马斯从其著名的商谈理论出发,对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区别进行这样的论证,即司法权属于规范性运用,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126.html -
了解详情
资格的范围。 一、现有行政诉讼规则对公益诉讼的限制 1、原告诉讼主体资格的发展沿革。 行政诉讼的当事人适格判断,不同于民事诉讼。民事诉讼原告主体资格往往以民事实体法 行为的适法性,而非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但主观与客观的区别正变得模糊,公益与私益的划分并非一目了然。越权之诉在当代越来越具有主观因素,因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516.html -
了解详情
则推论不能创制,更不能被适用。另一方面,我国诉讼法法律条文大多都属于限制性极强的条款,如行政诉讼的被告只能是行政机关,而不能是事业单位,其行政诉讼的 后,作为对“特殊仲裁”司法救济手段而转入了民事法律关系,进而启动了民事诉讼程序。而这此两类争议的解决方式,在表象与实质上并非一定反映当事人之间原本存在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621.html -
了解详情
大清现行刑律》则以“刑律”为名。“刑”,表示刑罚,使它与民事、行政等部门法相区别:“律”,作为“法律”的略语,表示经过立法机关制定和行政机关公布,使它与 即仿大陆法系,设平政院。1932年改设行政法院。专理全国行政诉讼之审判事务[51].民国时期的审判制度亦在清末审判制度上继续大陆法系化。这主要表现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