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制度作为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既是现代司法理念的最集中体现,又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决定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发展方向。我国自80年代中后期 裁判的正确性,便深深值得怀疑。(8)因此,要在完善举证责任和证明标准规定的基础上,通过落实公开审判制度,特别是要在今后立法中对证据评价的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01.html -
了解详情
减少诉讼成本。调解也是目前我国法院运用的最多的一种处理民事诉讼的结案方式。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进行,现行调解制度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诸多弊端。本文 ,即从调解开始到达成调解协议都必须是双方当事人或代理人共同在场的情况下方有效。禁止背对背调解,不公开进行调解属程序违法行为,是引起再审程序或检察机关抗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63.html -
了解详情
的缺失。在现有刑事政策框架下,被害人遭受的损害是通过追赃、退赔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途径由犯罪人进行赔偿的。而在实践中,由于财物被挥霍、毁损或者犯罪人 金钱案和审判人员收受贿赂、徇私舞弊、枉法裁判或者社会反映强烈的裁判不公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对减刑、假释案件将一律实行公示制度和有条件的公开听证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05.html -
了解详情
的民事诉讼制度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标志着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正逐步趋向成熟。1991年制定的新《民事诉讼法》到现在也已经实施了近十七年。在这十七年当中,《民事诉讼法》不仅对于解决民事诉讼纠纷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构建了中国诉讼程序的基本框架,其中确立的审判独立、审判公开、诉权处分等原则,在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481.html -
了解详情
减少诉讼成本。调解也是目前我国法院运用的最多的一种处理民事诉讼的结案方式。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进行,现行调解制度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诸多弊端。本文 ,即从调解开始到达成调解协议都必须是双方当事人或代理人共同在场的情况下方有效。禁止背对背调解,不公开进行调解属程序违法行为,是引起再审程序或检察机关抗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89.html -
了解详情
依法进行,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能 违背离法官诚信与中立的原则。 (二)法官释明权的性质 关于释明的性质,在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学界普遍认为存在 是要败诉的。这样对当事人来说无异于未审先判,泄漏审判机密,有违当事人主义原则。 三 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制度的设想 (一)法官释明权制度构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70.html -
了解详情
不足。尤其是在倡导司法为民,主张发挥司法能动性的当下司法改革实践中,释明制度日益受到各地法院的高度重视。[4] 尽管对于我国民事诉讼立法是否存在释明制度尚 释明义务为由提起上诉的。然而,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并没有规定法院负有对法律适用向当事人进行释明的义务。对于法律的适用,审判实务中的做法一般是在合议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859.html -
了解详情
再审制度。【关键词】 民事诉讼 ;再审程序; 完善一、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现状的概述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以“审判监督程序”为称规定了再审制度,即在我国, 回避的法定回避人员未回避的;未经开庭审理而作出裁判的;依法公开审理而未公开审理的;当事人在诉讼中未经合法代理的。需要指出的是 ,凡具备以上程序方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650.html -
了解详情
修订《民事诉讼法》(试行)时为当事人新增加的一项权利,而赋予当事人这项权利的背景是我国民事审判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改革开放的初期 结论的证明责任判决,将会严重损害司法的公信力,动摇民众对司法制度的信心。[8]第五,也是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需要。其实,在法律中赋予当事人请求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626.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是,测谎结论在法官认证过程中究竟发挥着怎么样的作用?它对中国民事诉讼的审判实践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上述问题的准确把握,应当建立在对中国民事诉讼 除了严重破坏举证责任规则之外,我国民事诉讼中运用测谎结论还对法官、当事人以及整个诉讼制度造成了以下危害: 测谎结论的使用侵占了法官的裁判权,并对法官心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