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的形式包括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4.辩论原则所规定的辩论权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对辩论原则的这种理解和界定,实际上使当事人的辩论行为失去了对裁判者的拘束 存在的价值。在我国和原苏联的民事诉讼理论中,对处分原则的认知虽然都已意识和承认当事人对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处分价值,但这种认识却只停留在当事人对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61.html -
了解详情
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8]。这就是说对人性的理解,不能撇开现实的人类历史进程,不能单纯把人从 的内在要求又是其外在表现。处分权的作用实际上也是处分原则的法治功能体现。民事诉讼处分权所体现的当事人这种主体性之意义在于:其一,当事人享有处分权,使之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29.html -
了解详情
包括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4.辩论原则所规 定的辩论权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对辩论原则的这种理解和界定,实际上使当事人的辩论行为失去了 对裁判者的拘束, 而存在的价值。在我国和原苏联的民事诉讼理论中,对 处分原则的认知虽然都已意识和承认当事人对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处分价值,但这种认识却只停留 在当事人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37.html -
了解详情
辩论的形式包括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4.辩论原则所规定的辩论权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对辩论原则的这种理解和界定,实际上使当事人的辩论行为失去了对裁判者的拘束, 而存在的价值。在我国和原苏联的民事诉讼理论中,对处分原则的认知虽然都已意识和承认当事人对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处分价值,但这种认识却只停留在当事人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08.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下,它与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没有关联,所以国家对此持消极不干预的态度,而任由当事人处置。这也是处分原则的应有之义。就现代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立法来看 对法制有真正一致的理解,不管任何地方的差别,不受任何地方的影响。检察长的惟一职权是把案件提交到法院判决。”[15]基于这种国家全面干预民事法律关系的思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455.html -
了解详情
重要,释明权是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融合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内容的表现,是对辩论和处分原则的补充和强化。本文概述了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介绍了国外对法官释明权 分散在一些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中,由于法官对适用释明权的情形及如何适用释明权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导致在司法实践中行使释明权也有所不同。例如,在民事诉讼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122.html -
了解详情
能够启动司法程序,使拥有实体权利的当事人能够通过司法程序获得权利保护,实现实体权利。但程序意义上的请求权并不等于诉权,笔者的理解是,诉权是一种更为抽象的 的依据变得更加明确,以利于发现真实,正确适用法律,做出公正的判决。 按照处分原则的要求,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有权支配自己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根据处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90.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的目的是权利救济,则由于私法自治和处分原则,民事抗诉必然是奉行不告不理原则,即须有当事人有权利救济的意愿并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请(可以称之为申诉或 制度的统一性,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证据规则确定。参见王景琦:民事抗诉条件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检察》2008年第13期。 [23]参见王胜明:《关于中华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769.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的目的是权利救济,则由于私法自治和处分原则,民事抗诉必然是奉行不告不理原则,即须有当事人有权利救济的意愿并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请(可以称之为申诉或 制度的统一性,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证据规则确定。参见王景琦:民事抗诉条件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检察》2008年第13期。 [23]参见王胜明:《关于中华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768.html -
了解详情
学界与实务界,自《合同法》颁布以来,围绕着对《合同法》第51条的理解,就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迄今为止,并未形成一致的见解。 。(注:倡导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都与合同自由原则的确认和贯彻有关,也同样关涉合同当事人之间“私”的利益安排。但倡导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仍有所不同,区别在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0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