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主观价值标准还是客观价值标准?二、法律行为的正义性表现为交换正义在现今社会,关于正义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分类方式是将正义区分为交换正义(commutativejustice 一第三主体所实施的分配行为的结果,而是一方(单方法律行为)或双方当事人行为(双方法律行为)所实现的结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曹刚先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5.html -
了解详情
这一制度的存废之争。据江平先生介绍,在《民法通则》的起草过程中,对采用不采用民事法律行为也有争议。反对的人认为,英美、法国没有法律行为,“日子 统一的、稳定的意义体系,使当事人从常识角度出发对行为的理解,以及法官对行为的理解就可以无碍的沟通了,虽然法官会依据法律行为这一概念的标准去剪裁和重构审判中需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72.html -
了解详情
Carlvon Savigny)加以继承和发展[3]。 随着民事法律行为理论在民法领域里的成熟以及诉讼法与实体法的分离,诉讼法领域的学者也开始从行为的视角来研究诉讼程序 顺序性两个方面。 2.对于诉讼行为的种类问题,依据不同的标准来进行划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1)依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将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337.html -
了解详情
负担行为的作成,债务人负有给付的义务,其意义在于当事人间能产生一项或多项请求权,在本质上属于发生债权法上效果的法律行为。例如,在买卖合同中,物 负担行为,其生效要件有:①当事人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②意思表示真实;③内容不违反强行法和不违反公序良俗原则。在处分行为,其生效要件有:①处分人有处分权;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401.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权利义务内容则由行为人之意思表示确定。为了使每一合法成立的法律行为均具有明确完整的法律意义,保障交易安全,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中的许多情形 是事实行为而不得提起诉讼。在传统理论中还存在着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的分类,准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由法律直接规定,因此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事实行为,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183.html -
了解详情
学者们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法理学学者则认为法律行为是一个涵括一切有法律意义和属性的行为的广义概念和统语,而不仅指民事法律行为。法理学研究者显然扩大了法律行为的 在学习和实践中更具体地认识法律行为,更准确地把握法律行为的内涵与外延,不论是分类所依据的标准还是对分类所进行的解释,都盲简意赅,值得肯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402.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是一个涵括一切有法律意义和属性的广义概念和术语,它具有社会性、法律性、可控性、价值性的特征。[10]而在民商法学上,民事法律行为是权利主体所从事的, 的分类方法。此外,由于经济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行政法律行为有着密切联系,它们的分类理论对经济法律行为分类也会产生直接影响。在这里,仅对其作出基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550.html -
了解详情
协议(公司发起合同、俱乐部发起合同等)等;而债权罚意义上的合同是十分狭义的合同,当然不能包括法律行为理论和制度的全部内容。如果在中国不承认法律行为理论 只能在公司设立制度中找到间接依据。 (2)立法中的概念不科学。民法通则以来,我们民法采用民事法律行为这一概念,而没有采纳法律行为这一概念。在我国法学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46.html -
了解详情
至法律行为传统。至少从表面上看,此等现象似乎表明:创造民事法律行为概念之举,并不如当初所预想的那么成功。问题因而在于,一个曾被寄予厚望并由立法推行有 。通过用法梳理,本文意欲表明,有关法律上的行为之概念分类体系容有不同,甚至,绝大多数语词亦皆可随作者偏好而发生意义改变,惟有法律行为(以及意思表示)的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059.html -
了解详情
是一个涵括一切有法律意义和属性的广义概念和术语”,它具有社会性、法律性、可控性、价值性的特征。[10]而在民商法学上,民事法律行为“是权利主体所从事的 的分类方法。此外,由于经济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行政法律行为有着密切联系,它们的分类理论对经济法律行为分类也会产生直接影响。在这里,仅对其作出基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