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言,的确是最大限度地放宽了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当事人资格限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行政诉讼上引入了客观诉讼,也就是说,并不是任何人均可以不受限制地提起行政诉讼, 作为原告资格的限制也是不正确的。日本学者盐野宏认为,信息公开与行政程序中行政的公开性不同,具有独立存在的理由。他说:信息公开,从其出发点开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08.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原审判决遗漏了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或者诉讼请求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撤销原审判决,发回重审。第8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发现生效判决有 不与诉讼法原则相违背,又从程序、实体上保证了诉讼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同时还降低了司法成本。这里需要强调的,在行政诉讼中确立集团诉讼无需划分人数确定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91.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七条又列举了原告需负举证责任的一些情况。然而,透过这些立法规定和 标准应为:诉讼的提起,要求原告应首先负推进的责任;在行政程序中主张权利发生的一方在行政诉讼中仍要对权利发生要件负举证责任,另一方对权利消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44.html -
了解详情
行使。根据普通法,美国联邦法院在诉讼程序中,必须保障陪审员就事实问题进行评价。 德国民事、刑事及行政诉讼程序、西班牙的刑事诉讼程序都要求参审法官或陪审原的参加。而 与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具有一定的对应性。这是客观的社会运动之必然;第二,法律一旦制定,便成为客观的存在为社会所知悉,不仅为社会成员和组织提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94.html -
了解详情
属错误,之所以错,是因为对法律规定的利害关系未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 存在直接的利害关系。在行政程序中,行政机关已给乙设定了承担交通事故次要责任的义务,因此,乙与此具体行政行为存在权利义务关系;在行政诉讼中,法院的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253.html -
了解详情
的举证责任强加到当事人身上。(4)行政程序中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所承担的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因为行政诉讼是行政程序的“上诉审”,是第二次审查,行政程序证明 机关提出申请行为,必须具有合法的根据,行政机关才有义务履行其职责,因此在行政诉讼程序中,原告也就有必要首先证明申请行为的合法性。(3)一并提起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06.html -
了解详情
极不利于对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第二,解释的全面性。现行的司法解释在行政诉讼受案标准方面,对许多有争议的问题没有解释。如程序行为、事实行为是否可诉,内部 作用。在这方面,可借鉴日本的经验。日本虽然不承认判例的效力,但在行政诉讼中,判例在事实上对各级法院发挥着约束作用。通过判例确立受案标准应重视以下几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92.html -
了解详情
可能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原告利益的诸种情形,认为法院在行政诉讼中既要防止被告规避法律,也要防止原告规避法律:……第二种情形的撤诉(指被告改变其所作的 责任。撤诉如属于这些情形,人民法院应裁定不予准许。可见,法院对原告撤诉申请除了程序审查,还要进行实体审查,包括原告申请撤诉是否自愿,被诉行政行为或者变更后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94.html -
了解详情
资格,对于全面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在行政诉讼证据上-明确了原告的证明责任,强化了被告的举证责任1.明确了原告的证明 收集证据。(2)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维持原具体行为的根据。其原因在于行政机关执法的基本程序规则是“先取证,后裁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06.html -
了解详情
人大法律(1)条第二条行政诉讼的证据是指在行政诉讼中用以证明行政案件事实(包括行政机关适用的法律规范和行政执法程序)的客观材料。行政诉讼的证据必须是真实存在 或定理;(三)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所确定的事实。第二十二条当事人应当在第一审程序庭审结束前完成举证,否则承担放弃证明权利或举证不能的 ...
//www.110.com/fagui/law_28336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