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审判监督程序依法对已生效的错误判决、裁定提出抗诉;查处民事、经济、行政审判活动中审判人员贪污受贿、徇私舞弊、冤枉裁判的犯罪行为;对审判及诉讼过程中 的争议,使现行的民事行政检察中唯一的具体手段即按照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制度予以完善,使步入履行艰难的抗诉工作顺利进行下去。在立法解释中我们认为至少应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05.html -
了解详情
较为详尽地规定了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等制度,初步构建了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内容,从司法解释上改变了“一步到庭”的做法,取得了一个较大的进步。 (1) 建构与完善以及审理结构的调整等,因此对于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构建是民事审判方式的又一重大改革,应当在司法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汲取国外有益经验,逐步构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76.html -
了解详情
建设以及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为了保证试行民事诉讼法的正确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在80年代发布了若干民事诉讼的司法解释,例如,最高人民法院1987年7月21日 诉讼模式的确定与选择、诉讼程序功能系列问题的学术争鸣与研究对推进与深化我国民事诉讼审判方式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民事诉讼法学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73.html -
了解详情
,也可以使人民法院避免因判决存在错误依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和执行回转而增加工作量。既然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有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纠正终审判决、裁定的错误的规定, 已经接受判决其中的某些部分而不再提起上诉,第二审人民法院也就没有必要依职权再去进行审查”。前面的理解是上述司法解释的理论根据,也是贯彻执行上述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63.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院对下级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原判决、裁定适用 简易程序等。4、规范当事人举证制度。举证责任分配原则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作了规定,但对当事人举证时限并没有严格的限制。过去当事人举证在任何诉讼阶段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87.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地位。对确有错误的生效判决和裁定按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是现行民事诉讼立法赋予检察机关对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唯一的法定方式。对检察机关所提起的抗诉, 发问等都应当是作为监诉人的检察人员在再审法庭上应有的权能。对此,需要立法或两高联合的司法解释予以进一步明确规定,才能使检察机关从根本上摆脱司法实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909.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程序包括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一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的启动都做了相应的限制性规定,只有符合起诉条件和提起再审条件的案件 诉法对申请上诉未设立相关条件,在民诉法未作修订之前,最高人民法院应以司法解释的方式对申请上诉的条件作出明确规定。(二)上诉制度的书面化是上诉审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34.html -
了解详情
的正常秩序。现行的民事诉讼救济程序的制度不可否认是根据当时中国国情并借鉴前苏联的司法制度而设计的,它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是适合审判工作的,但随着社会主义 :“1、给一审遭受不利判决的当事人提供救济;2、对一审法院进行审判监督;3、统一法律的解释与适用。”实际是给原审遭受不利判决当事人多一根“救命稻草”,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30.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最高人民法院对此亦作出了相应的解释。对照上述规定,当前程序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在立案 ,理论上是有分歧的,并且实践中有些法院判决赔偿的死亡补偿费却是属于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所确定的精神损害赔偿范围之一。参见谭永多、易新华《试论刑事附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06.html -
了解详情
查封、扣押、冻结财物及其处理 第十七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十八章 涉外刑事案件的审理和司法协助 第十九章 执行程序 第一节 死刑的执行 第二节 死刑缓期执行、 第三十二条和本解释的有关规定。 第五十六条 诉讼代理人有权根据事实和法律,维护被害人、自诉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6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