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物权保护的一般规定和专门规定,但是不能说明其对物权保护的不重视,在《法国民法典》第条规定任何行为致他人损害时,因其过错行为发生之人,应对该他人负 可以从条文的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看得出。我认为,今后在民法典的制定中进一步改进,在保留总则编的基础上,不单独规定物权保护一章,而是把物权请求权详细规定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760.html -
了解详情
过度强调了法典中心主义,例如,在19世纪,民法典在法国一直被视为核心,法律的真正心脏 [10],而对单行法的制定持否定态度。 法典中心主义不仅仅是法制统一 。50年来我国民事立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统一《合同法》制定以后,《物权法》也于2007年顺利出台,民法典的制定已经摆上了议事日程。然而对于民法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088.html -
了解详情
标志:她是法国的宪法。[5]何尝不是呢?民法典以保护人、促进人的发展为其立法精神,必将促进对人权的保护。标志着人权宣言的民法典的制定,必将 ,Nanterre France,1990,p.65-78. [27]殷生根,王燕译:《瑞士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下文如未作特别说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106.html -
了解详情
的无形,并不是指客体的“无形”。因而,将无形财产界定为有形物所有权以外的权利体系不但是与早期罗马法和近代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精神相一致,也是与 财产权、市场经营自由权、政府特许权等,其中大多数无形财产并不属于物权法的范畴。如若通过物权法的扩张来制定产权法,那么一方面使无形财产仍束缚于物权理论和立法体系之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80.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导言部分,第1页。 8《德国民法典》是潘德克顿法学的产物,与1804年《法国民法典》不同。在编排体例上,《法国民法典》采取 1992年版,第84页。 19 [德]K·茨威格特、H?克茨:《瑞士民法典的制定及其特色》,谢怀栻译,载《法学译丛》1984年第3期,第25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38.html -
了解详情
德国民法制定在后,其立法技术及法典内容,被认为较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进步。[9]第二,《大清民律草案》和《民国民律草案》本采民商分立,于民法典 和地区成功的立法经验和判例学说,兼采英美法系的灵活制度,并着重与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协调一致。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必将继续推进这一从新《合同法》开始的“多元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55.html -
了解详情
而法国的塔仑教授则持否定说。这当然与各国不同的民法传统有关,比如《德国民法典》包括总则,而《法国民法典》则并不包括总则。按照卓布尼格的设想, 民法典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和具体思路。欧盟学者关于起草《欧洲民法典》的学术探讨对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我国学者应当及时追踪欧洲学者有关这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95.html -
了解详情
罗马人将用益物权和债权都看作无形物这一规定上可见一斑。法国民法典仍沿袭了这一观念,整个民法典也可描述为“人—财产”这一结构,其中财产仍是从物的角度 无形财产,缺乏技术上和规则上的可能性。由于法律关系的膨胀,单行立法的发展,民商事关系和知识产权法已经形成了分散化的格局,民法典的制定仍是对传统民法固有概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58.html -
了解详情
她仍然没有结束,还在持续。就作用而言,她已经为中国民法典的制定指明了大方向,为民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阐述一下这场论战的 ,只有极少数学者在设计时借鉴法国民法典的立法例没有设计总则,但是没有有利的论证加以说明。结合民法典草案的出台,可以看出,民法典设计总则应当是一个趋于一致性的概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65.html -
了解详情
走法典化道路 综观历史和现实,中国必须走法典化道路。 1.法典化是发扬我国制定法传统的需要 中国古代形成了深厚的制定法传统,相对而言,它与大陆法系相似而距普通法系甚远。中国 年版,第13、14页。 [29] 参见[美]詹姆斯·高德利:《法国民法典的奥秘》,张晓军译,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5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