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而成立预备犯,也可以在实行犯罪中由于意志以外原因而未得逞,从而成立未遂犯,还可以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觉的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从而 刑法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95 [11] 黄祥青.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司法认定的几个问题[J].刑事法学,2006(11).32 [12] 高铭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86.html -
了解详情
从而成立预备犯,也可以在实行犯罪中由于意志以外原因而未得逞,从而成立未遂犯,还可以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觉的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从而 刑法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95 [11] 黄祥青.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司法认定的几个问题[J].刑事法学,2006(11).32 [12] 高铭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486.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中的共谋共同正犯理论总的来说亦不具有借鉴的意义。 如前所述,我国有学者主张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以自己开始实施组织行为之时为着手的时点。笔者认为,这种观点 犯罪对象。如果行为人没有遇到足以阻止其实施并完成犯罪的意外障碍或者没有自动中止犯罪,其就会顺理成章地完成法定的构成要件的行为,或者就会合乎规律地引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125.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不出 现行为人意志以外原因的阻碍或行为人的自动中止犯罪,这种行为就会继续下去,直到造成犯罪结果的发生。例如:举枪瞄准被害人,这个动作只要稍微 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准确地判定行为人是否实行了刑法分则具体 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要求的行为。简单地对比法律条文,套用定义型公式的教条主义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098.html -
了解详情
分类。中国刑法总则的犯罪分类主要有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故意犯罪中又分预备犯罪、未遂犯罪、既遂犯罪和中止犯罪;在共同犯罪中,又分一般共同 1993年查获246000人。1994年和1997年卖淫嫖娼案件仍呈上升趋势。制贩毒品犯罪案件,1988年至1989年,全国公安机关累计查获4,485起;1995年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62.html -
了解详情
到李家投宿察看情况.以便为陈选择盗窃时机.由陈实施盗窃.王已经实施了自己在共同犯罪中的属于自己分工所做的行为,只是认为时机不适合,发出了盗窃时机不成熟的信号,( 地上放一纸团,示意不便行窃.王某主观上似有自动放弃犯罪,但未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不符合中止犯罪理论,且陈某见门开着入室行窃取成功,王某和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671.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即使行为人已经接触到被盗财物,但也可能存在由于行为人及时悔悟而主动中止犯罪,成立犯罪中止的情形,所以,接触说抹杀了盗窃罪可能存在的各种停止形态之间的 程度上实际控制着被盗财物,那么行为人就没有真正取得对财物的实际控制,仍为犯罪未遂。 对此,有学者进行过精辟的论述,盗窃行为人实际控制了被盗财物这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453.html -
了解详情
过程中因出现失误而形成的社会化程度不足和偏离社会规范的个性。它是产生违法犯罪行为的社会心理基础。这种人格缺陷和健全人格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认知水平低下, 动摇,或产生新的动机冲突;是将犯罪决意坚持执行下去,还是停止犯罪预备或中止犯罪,仍然是犯罪决意的表现。 综上所述,犯罪心理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71.html -
了解详情
动机的形成和发展是动机斗争和动机选择的结果。一般来说行为人从萌发犯意到真正实施犯罪行为,这整个过程常常充满了惊心动魄的动机斗争。可以说除一些特殊情况外,没有 对犯罪行为的推动至关重要,犯罪动机弱的,有可能在犯罪过程中遇阻碍而放弃甚至主动中止犯罪。犯罪动机强的,不仅会将犯罪行为进行到底,甚至还可能在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18.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不出 现行为人意志以外原因的阻碍或行为人的自动中止犯罪,这种行为就会继续下去,直到 造成犯罪结果的发生。例如:举枪瞄准被害人,这个动作只要稍微 犯罪的原则和方法 着手的特征决定了着手的认定应当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犯罪行为本身是主客观 统一体,行为是犯罪分子主观意图的外在表现,同样,客观行为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