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作战、多管齐下、联动调处,实现信息联网、部门联手、上下联动、条块联合的工作格局⑤。二是强化隐患排查,完善预警机制。大力加强行业性、区域性调委会建设, 三项制度,将争议不大、案情简单和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及时移交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积极探索将轻微刑事案件和刑事自诉案件移交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的工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713.html -
了解详情
符合一定条件的民事案件委托给人民调解委员会帮助调解处理的一种制度。本文在狭义的范畴探讨委托调解制度。委托调解制度能够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制度的优越性、有效化解矛盾 调解资格证书后方能接受人民法院的委托调解纠纷。接受委托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具备如下条件:(一)有4个以上固定的工作人员;(二)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29.html -
了解详情
出版社1996年版,第172~176页。)司法部主管监狱、劳动改造、劳动教养、公证、律师等工作,为国家之司法行政机关。(注:吴磊:《中国司法制度》 有同一之效力。 大陆地区之调解制度,分为人民调解委员会之调解、行政机关之调解、仲裁机关之调解以及法院调解。其中人民调解委员会之调解,相当于台湾地区乡镇市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15.html -
了解详情
百一十一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下设的一个工作委员会,其专门职责是调解民间纠纷。” 人民调解制度的性质是一种 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 第八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98.html -
了解详情
一种协商的平台和机会,积极开展面对面的和解会议,或者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社区等做刑事和解工作等。 总之,司法机关作为刑事和解的主体,其追求的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45. {9}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60. {10}吴晓峰,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990.html -
了解详情
专心致志地从事审判工作,并有时间研究审判规律,不断提高审判水平和办案质量,也可以充分发挥退休法官的作用。 第二,发展民间调解,建立民间调解制度。按照最高 督促当事人履行约定的义务。第32条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13.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纠纷逐年增多的局面,法院急需寻找行之有效的替代诉讼的纠纷解决机制。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虽然是一种诉讼外和诉讼前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方式,但对于人民法院来说 调解的主体仍然是法院,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其他组织的成员只是应邀协助法院做调解工作。其次,从调解的程序看,委托调解的调解组织并非一定要依照民事诉讼法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69.html -
了解详情
,力争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诉讼程序之外,同时注意做好与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与诉讼的衔接,特别是两年来推行的社会法庭工作有了新的尝试,将这相工作推向深入, 外调解的平台、化解涉诉信访矛盾的平台,有效地分流矛盾纠纷,便利群众解决纠纷。 2、加强工作制度和程序的衔接。(1)程序衔接。一是建立诉前调解机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195.html -
了解详情
主体达成解决纠纷的合意或协议。 比如,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2002年)第32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应当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 、法国的复合调解制度、日本的民事调停法等。如今,不仅是调解,就是和解等合意解决纠纷方式也呈现出制度化或者法典化的态势。[8] 我国人民调解、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680.html -
了解详情
从1941年起,各抗日根据地政府相继颁布了适用本地区的有关调解工作的单行条例和专门指示,其中主要有:《山东省调解委员会暂行组织条例》、《晋西北村调解 的转折。 值得一提的是,调解制度在今天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翻阅《人民调解手册》,[36]可以检索到大量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以调解方式成功地解决纠纷,化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55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