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对民事诉讼中程序保障的含义与民事诉讼的机能,程序保障的宪法基础作出论证,进而提出我国应当充实“对论”、保障判决效力和权利实现 程序进行事项。因而,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明确和举证责任的平等分配规则的确立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美国民事诉讼中,证据开示制度为当事人双方收集证据提供了多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01.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与当事人间的关系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关系,因此研究的重点应当放在对这一基本关系所涉及的主体的人性假设上。?应当说,人民法官与当事人都属于社会人群中 《法商研究》1998年第6期,第73—77页;陈琴:《论当事人举证与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关系》,载《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45.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争议本质上反映了学者们对行政诉讼和作为民事诉讼的国家赔偿诉讼性质差异存在着不同认识,行政诉讼主要是撤销诉讼,法院根据依法行政原理,审查行为是否违法并确定 行政赔偿中违法仅为性质判断,不涉及效力,其后果亦仅及于行政赔偿当事人之间,具有相对性。④两种违法作为客观要件对行政赔偿责任影响不同,采行政诉讼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51.html -
了解详情
的承担者的场合,也即处理《证据规定》第25条所谓对鉴定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的问题时,也具有参照意义。此外,除文书真伪及鉴定问题之外,法官在任何 中难以真正实现,笔者对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采学界通说高度盖然性说。 [55]当然,反驳者可能会引用《证据规定》第76条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只有本人陈述而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408.html -
了解详情
。反映在立法理念上,前一种观念被称为程序工具论;后一种则被称为程序本位论。 毋庸质疑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依然存在,许多人仍然对程序本位论存在着 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这一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观。按照该《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76.html -
了解详情
规则,则是一种特殊情形下才适用的弹性规范[7]。尽管对当事人提出证据在时间上加以限制,是当今民事诉讼的发展趋势,但各国的规定也并非绝对化。我们在借鉴国外经验时 《人民司法》,2002年第5期,第38页。 [2]毕玉谦:《试论民事诉讼上的举证时限》,《法律适用》,2001年第1期,第16页。 [3]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98.html -
了解详情
。 [22] 这里我们使用了调处一词,是希望它能涵盖清朝州县民事诉讼以下三方面的特征:(1)地方官经常从事劝导当事人和解息讼的工作;(2)虽然大多数当事人慑 民法远较刑法发达,相应地,在诉讼法方面也是刑事诉讼程序因袭和附属于民事诉讼程序。参见周:《罗马法原论》(下册),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857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71.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的观点,但其核心都涉及到实体性的请求权。从程序法的角度来看,请求权构成了民事诉讼的前提和中心。再次,请求权联系现实权利。请求权是一项独立的实体 各个请求权可以同时并存。在成立要件、举证责任、赔偿范围、时效以及抵销等方面,各个请求权相互独立。对这些竞合的请求权,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请求权进行主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72.html -
了解详情
。 (二)完善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制度,正确处理法院取证与当事人举证的关系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2 款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 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 3期。 [15] 陈响荣等:《诉讼效益与证明要求-论在民事诉讼中应确立高度盖然性原则》,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902.html -
了解详情
使审判实践中出现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当事人在诉讼的各个阶段都可以提出证据,使相当一些当事人在庭前故意不提交证据,而在庭审中突然提出新 ,2000年第一版 3、张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4、叶自强:《举证责任的确定性》,《法学研究》2001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10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