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是想象竞合,两者互斥。[39] 在笔者看来,作为一行为的竞合形态,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区别主要在于两方面:(1)法条竞合,纯粹是因为针对同一犯罪 参见前引[18],第372页;张明楷:《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24页。 [21]相反的观点请参见陈兴良:《本体刑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00.html -
了解详情
形式是故意,但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这是本罪与贷款诈骗罪及其他金融诈骗犯罪最本质的区别。行为人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勾结,共同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 ]参见陈兴良:《盗窃罪研究》,载《刑事法判解》,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36页。 [4]参见张明楷:《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法律出版社2006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54.html -
了解详情
。从法益侵害角度看,单位集体实施的犯罪行为与一个或者数个自然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对于法益的侵害上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区别。以单位走私为例。单位集体 的新课题,载《法学杂志》2002年第5期。 [ 10 ] 康均心主编:《金融诈骗罪办案一本通》,中国长安出版社2007年版。 [ 11 ] 张明楷:《法益初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16.html -
了解详情
形式是故意,但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这是本罪与贷款诈骗罪及其他金融诈骗犯罪最本质的区别。行为人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勾结,共同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 ]参见陈兴良:《盗窃罪研究》,载《刑事法判解》,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36页。 [4]参见张明楷:《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法律出版社2006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59.html -
了解详情
。从法益侵害角度看,单位集体实施的犯罪行为与一个或者数个自然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对于法益的侵害上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区别。以单位走私为例。单位集体 的新课题,载《法学杂志》2002年第5期。 [ 10 ] 康均心主编:《金融诈骗罪办案一本通》,中国长安出版社2007年版。 [ 11 ] 张明楷:《法益初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18.html -
了解详情
。从法益侵害角度看,单位集体实施的犯罪行为与一个或者数个自然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对于法益的侵害上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区别。以单位走私为例。单位集体 的新课题,载《法学杂志》2002年第5期。 [ 10 ] 康均心主编:《金融诈骗罪办案一本通》,中国长安出版社2007年版。 [ 11 ] 张明楷:《法益初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18.html -
了解详情
即便是与先行为人基于意思沟通后参与取得财物,与没有意思沟通单单利用他人造成的被害人反抗抑压状态取得财物仅成立盗窃罪的情形,在客观上并没有什么不同,若认为存在 提出钱款的,除非事先存在约定,否则不仅应排除诈骗罪的共犯的成立,还应排除不作为诈骗罪与侵占罪的成立,而应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61.html -
了解详情
即便是与先行为人基于意思沟通后参与取得财物,与没有意思沟通单单利用他人造成的被害人反抗抑压状态取得财物仅成立盗窃罪的情形,在客观上并没有什么不同,若认为存在 提出钱款的,除非事先存在约定,否则不仅应排除诈骗罪的共犯的成立,还应排除不作为诈骗罪与侵占罪的成立,而应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130.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院以青检刑诉[2002]211号起诉书指控初被告人李宝良犯故意伤害罪、盗窃罪,于2002年11月6日向山东省青州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被告人李宝良对 认识当中,从而自愿将财物交给行为人,这也是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最大区别。诈骗罪的客观行为具有一定的客观逻辑顺序:诈骗行为——使他人陷于错误认识——他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142.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傅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被告人傅某如实供述自己罪行,依法可以从轻处罚。被告人傅某及其辩护人提出 财产犯罪,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其非法占有的财物并不在行为人的实际控制之下。可见,区别侵占罪与盗窃罪、诈骗罪的关键在于行为人在非法占有财物时,该财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696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