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的权利保障机制。被害人自诉救济制度对被告人的权利影响极大,但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却未见有相应加强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内容。德国刑诉法则规定,法院在收到被害人 的执行问题,该决定仍由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负责执行。执行中,对原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应适用回避。第四,关于被害人经济担保问题,规定被害人提供一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302.html -
了解详情
货币或凭证兑换或提取人民币。 四、取保候审的立法完善 由于现行取保候审的规定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缺陷,给执法工作带来了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了提高执法机关的 的立法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完善。 1、简化续保手续。在刑事诉讼法中没有取保候审续保手续的规定,只有时限的规定。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26.html -
了解详情
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正在结合三部诉讼法的修改,对有关完善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中的证据制度的法律规定进行研究。 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合议、回避等基本制度,都设置有 了《俄罗斯联邦执行程序法》。参见张西安、程丽庄译:《俄罗斯联邦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50】杨荣新:《应尽快制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637.html -
了解详情
看客观真实。首先,从采证来看,一方面办案人员不可能目睹案件发生的全过程(如果目睹了,他应回避办案,只能作为证人),而只能通过一整套法定程序来查证案件事实; 证明标准的基点:程序正义抑或实体正义》;《刑事证明标准的背面:无罪裁判》。 8、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再修改问题》,中国诉讼法律网,2003年10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562.html -
了解详情
排除不掉,证据达不到确实、充分的程度的情况下,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针对刑事审判中存在的疑罪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吸收了疑罪从无这一科学的 事实。同时,我们亦应容忍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有时候存在的一定差异,合理运用刑事审判实践操作中无法回避并不经意存在的法官自由心证,从而认定相对于更为接近客观事实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136.html -
了解详情
者司法。由此,对于司法实践中的这样一种声音,立法应当予以忽视。 证明标准问题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也是此次刑事证据制度修改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刑事证据 的一项基本权利。尽管我们国家宪法对此并没有规定,但这并不妨碍刑事诉讼法中对此作出相应的规定。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与《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一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744.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不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不能将其作为证据使用。《民事诉讼法》、《民事证据规定》以及其他解释都没有规定测谎结论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按照《 程序和结果依法提出质疑,这是当事人诉权的表现之一。诚然,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程序性权利意识并不高,甚至不一定知道何为回避、何为上诉,但一旦法院考虑测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59.html -
了解详情
广泛的进展。除了诉讼参与人的共同诉讼权利以外,我国刑事诉讼法还规定,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还享有以下权利: 有权申请侦查、检察、审判人员回避,有权拒绝回答与 功能发生冲突时,应当首先考虑保护个人权力。因为在刑事诉讼法中,诉讼主体双方是国家和个人,面对强大的国家追诉机关和追诉手段,个人明显处于弱势,他们中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542.html -
了解详情
有五种观点:一是认为应当废除审判委员会,理由是现时的审判委员会制度容易产生审判脱离、暗箱操作、破坏回避制度、议事不规范、难保审判质量、降低合议庭成员的 的行政化,受到伤害最大的是诉讼当事人,尤其是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利,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普通刑事案件实行二审终审制。为使二审发挥作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276.html -
了解详情
或情节采取回避态度。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传统思想和生活习俗,使得‘证人出庭作证’这项司法制度难以成为我国公民心目中的神圣义务 后顾之忧,又能教育其他公民自觉履行作证的义务。 目前,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还未能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以证人出庭作证作为主要方式,而是采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460.html -
了解详情